夜澈的命令得到了最高优先级的执行。曙光之城如同一个从重伤中苏醒的巨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效率。修复与科研同步进行,所有人的心头都压着“观察者”的阴影,却也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凯斯博士的团队首要任务便是分析那片暗紫色星尘。远程探测器被小心翼翼地派往那片空域,采集回微量的样本。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又困惑。
这种被净化后的能量物质,其结构稳定得不可思议,蕴含着一种**温和却浩瀚**的能量,与之前“虚空噬灵”那充满侵略性的湮灭特性截然不同。它似乎对生命能量极其**亲和**,甚至能**缓慢滋养**接触者的精神力和生命场。
但另一方面,它又保持着极高的**自主性**和某种**排他性**。尝试用强能量场束缚或者用机械手段大规模采集时,它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反应**,甚至会将能量反馈回来,摧毁采集设备。它似乎只允许**温和的、被其“认可”** 的能量或意识进行有限度的接触和引导。
“它们像是有自己的…‘喜恶’。”凯斯博士总结道,“目前观察,它们对夜澈先生的本源力量、临照小姐的生命能量、以及光裔族的共鸣场接受度最高。对议会标准的能量签名则表现出明显的排斥。”
这无疑增加了利用它的难度,但也提供了方向——或许只有通过夜澈他们三人,或者“生命共鸣网络”,才能真正引导这股新生的力量。
与此同时,陆彦秋全身心投入到“生命共鸣网络”的研究中。她结合“源初秘钥”的信息、父亲笔记的提示、以及之前成功引导星际意志的经验,开始尝试构建更稳定、更可控的小型化网络。
第一个实验对象,自然是他们三人。
在高度屏蔽的静修室内,夜澈、陆彦秋、临照呈三角坐下。夜澈 左眉骨的原色光芒平稳流转,作为网络的**基石与稳定器**;临照的生命能量温暖散发,作为网络的**能量源与调和剂**;陆彦秋的精神力高度集中,作为网络的**编织者与引导者**。
这一次,他们没有面对外部威胁,目的不再是防御或攻击,而是纯粹的**连接**与**感知**。
过程比想象中更加艰难,也更加奇妙。
三股性质迥异却早已在无数次生死与共中深刻羁绊的力量,试图主动地、精细地融合在一起,而非之前的应激爆发。需要克服本能的能量排斥,需要绝对的信任,需要精准的操控。
第一次尝试,陆彦秋的精神力差点被夜澈那过于磅礴的本源力量冲散。
第二次尝试,临照的生命能量波动引发了夜澈力量本能的防御反应。
第三次…
在失败了十几次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一种奇妙的**三位一体感知**缓缓建立起来。
陆彦秋“看”到了夜澈力量深处那浩瀚的、如同星云般的混沌本源,也感受到了其底层那一丝被“初心碎片”软化后的、不易察觉的**温情**;她同样“看”到了临照能量中那如同春日阳光般的温暖,以及其中蕴含的坚韧与希望。
夜澈则更清晰地感知到了陆彦秋精神力的缜密与坚韧,以及临照能量中对所有生命的**悲悯与连接**。他那趋于绝对理性的视角下,似乎被强行注入了一丝鲜活的、属于“人”的**色彩**。
临照的感受最为直观和温暖,她仿佛同时浸泡在温暖的海洋(陆彦秋的精神)和浩瀚的星空(夜澈的本源)之中,安心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