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守望者”建立的有限信息通道,如同一根纤细却坚韧的丝线,连接了帝国与那片古老死寂的星域。这并非盟友的握手,更像是在严酷考官那里获得了一个“旁听生”的资格。帝国深知,任何一丝差错都可能使这来之不易的窗口骤然关闭。
“星语”特使团,静默区边缘哨站。
一座小型的前沿观测站被迅速建立起来,专职负责与“守望者”的日常信息交互。工作枯燥而严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接收“守望者”单方面发布的、经过筛选的宇宙观测数据包和基础规则理论考题。内容庞杂,从超新星残骸的规则衰变模式,到某种稀有能量脉络的共振频率,无所不包。
“它似乎在为我们建立一个……‘宇宙数据库’的入门索引?”风行云审阅着每日的通讯摘要,若有所思,“这些数据本身不涉及机密,但组合起来,却能勾勒出我们所处这片星海更加完整的规则图景。”
石星澜负责感应通道的稳定性,他报告道:“通道非常稳定,但‘守望者’的意念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客观与距离感,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也从不回应我们主动提出的、关于它自身或当前‘律者’机制的直接问题。”
这在意料之中。帝国如同一个勤奋的学生,默默接收、学习、消化着这些来自古老存在的“馈赠”,并谨慎地提交着基于自身理解的“作业”。每一次“作业”的提交,都伴随着一丝紧张,等待着那冰冷意志的评判。
龙渊格物院,新知消化中心。
来自“守望者”的数据包,为龙渊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验证依据。许多此前困扰帝国学者的规则难题,在这些古老数据的映照下,豁然开朗。
“看这里,‘守望者’提供的关于规则结构‘应力点’的模型,完美解释了我们在构建大型‘活性秩序场’时遇到的能量逸散问题!”荆羽兴奋地指着光幕上的对比数据,“按照这个思路调整,我们的场域稳定性能提升至少三十个百分点!”
王离则对一份关于空间“褶皱”自然平滑过程的数据着迷:“原来如此……空间自身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倾向,我们之前的强行锚定,反而像是在伤口上打了一块坚硬的补丁,阻碍了其自然愈合。新的‘千结’锚定器应该更像是一种……引导缝合的‘线’。”
徐彭岳统筹全局,将这些点点滴滴的领悟,系统地融入帝国正在重构的科技树中。帝国的技术,在吸收了“镜界”的启示后,又汲取着这来自“律者”古老分支的养分,正悄然发生着质的蜕变。
灵枢殿,心源共鸣阁。
嬴雪华引导着嬴承宇,尝试以一种更安全的方式,去“感受”那遥远的“守望者”。他们不直接接触其冰冷的意念,而是通过“灵韵网络”,去共鸣那些经由通道传递过来的、不带感情的规则数据本身。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嬴承宇仿佛在触摸一段段凝固的、关于宇宙的历史和规律。他依旧无法理解那些复杂的数据,但他能“尝”到这些数据背后所代表的、那种浩瀚、古老、且带着一丝……孤独坚守的意味。
“母亲,”在一次共鸣结束后,嬴承宇轻声说,“那个‘冷冷的大家’……好像一直是一个人……守着很多东西……很久很久了……”
嬴雪华心中微动。儿子的感知再次触及了核心。“守望者”那绝对的理性与客观之下,或许真的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源于漫长孤寂坚守的深层逻辑。这或许能解释它为何对帝国展现出的“可能性”和跨文明交流产生兴趣。
帝国本土,战略分析室。
李斯、蒙恬、白起等人定期审视着从通道获取的信息。
“所有信息均经过严格过滤,无法直接获取‘律者’军事部署或核心技术。”李斯总结道,“但通过这些基础数据的拼图,我们对宇宙规则的理解正在加深,这对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确认了‘守望者’至少在当前,是严格遵守其‘观察者’准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