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计划”如同一道最高指令,将帝国庞大的资源与顶尖的智慧凝聚于一点。龙渊基地及其遍布帝国的附属研究中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然而,通往“寂灭深渊”的道路上,横亘着两大几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在极端紊乱的规则环境下维持稳定的超远距离通讯,以及如何提前窥探那片死亡星域的真实面貌。
徐彭岳主导的格物院,将第一个难题拆解为无数个子项目,从量子纠缠的稳定性提升到超空间波动通讯的抗干扰编码,投入了海量资源进行攻关,进展虽有,却始终无法突破某个理论极限——在可能存在的“规则级”干扰下,任何基于已知物理规律的通讯方式都可能失效。
与此同时,石星澜所在的“星语阁”也面临着困境。星鲸“渊”的记忆关于“寂灭深渊”核心区域的部分,要么残缺不全,要么被更强大的“信息陷阱”所封锁,强行解读的风险极高。常规的探测手段,无论是光学、射电还是灵能遥感,一旦指向那片区域,传回的都是充满噪点、扭曲甚至自相矛盾的数据,仿佛那片空间本身在抗拒着一切形式的“观察”。
就在攻关陷入僵局之时,嬴雪华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构想。
在龙渊核心实验室,她向徐彭岳、石星澜以及几位顶尖的灵能理论家和空间物理学家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常规手段无法穿透‘寂灭深渊’的规则屏障,我们何不换一个思路?不依靠能量或物质信号传递信息,而是利用……‘灵能共鸣’与‘因果牵连’本身。”
她调动灵能,在虚空中勾勒出一副精妙的模型:“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灵能感应网络’。以帝国疆域内多个经过特殊强化的灵能节点(例如大型灵脉汇聚点、‘秩序稳定锚’主节点)为基础,以我‘灵枢阁’精锐成员的灵识为延伸,再以星鲸前辈那超越时空的古老灵能作为‘共鸣源’和‘滤波器’。”
“这个网络不主动‘发射’探测波,而是像一张极其敏感的蜘蛛网,去‘感受’来自‘寂灭深渊’方向,那因‘归零协议’运行而产生的、最细微的规则涟漪和因果扰动。”她目光灼灼,“我们不去看它,而是去‘听’它给宇宙背景带来的‘杂音’。”
这个构想近乎玄学,却让徐彭岳和几位空间物理学家陷入了沉思。石星澜则眼前一亮:“公主殿下的意思是……利用高维灵能的非局部性特征,绕过三维空间的规则屏蔽,进行一种‘超维感知’?”
“可以这么理解。”嬴雪华点头,“但这需要极其精密的灵能协调,以及对‘噪声’的强大过滤能力。任何个体的灵识都无法单独完成,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集体灵智’,并由星鲸前辈的灵能作为引导和庇护,避免被深渊的混乱信息反噬。”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对帝国灵能科技与组织能力的终极考验。
嬴政在得知此计划后,只回了两个字:“准奏。”
庞大的资源开始向这个被命名为“织网”的计划倾斜。嬴雪华亲自挑选了“灵枢阁”中最具天赋且意志坚定的三百名成员,在星鲸“渊”所在的希望星云核心区域,开始了艰苦的协同训练。她们需要将彼此的灵能频率调整到完全同步,如同一个精密仪器中的三百个零件,不能有丝毫差错。
徐彭岳则带领团队,为这个灵能网络打造物理基础——在帝国各处关键节点建造巨大的“灵能共振塔”,并优化“秩序稳定锚”使其能更好地稳定网络节点,防止被外部规则扰动冲垮。
石星澜作为与星鲸沟通的桥梁,负责最危险的工作——引导星鲸那浩瀚而古老的灵能,小心翼翼地“浸染”这张初生的灵能网络,赋予其穿透迷雾的能力,同时又要确保星鲸的意志不会压垮网络中的个体意识。
这个过程充满了凶险。数次联合演练中,都出现了灵能反冲、意识混乱甚至个别成员灵识受损的情况。但在嬴雪华强大的协调能力和坚定的意志支撑下,网络一次次被重新构筑,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