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标准化之争(1 / 2)

邯郸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新的难题已经摆在徐彭岳面前——如何管理新占领的赵国故地。这些地区使用的度量衡五花八门,光是\"尺\"就有七种不同长度,\"斗\"的容量更是能差出半升。

\"必须统一标准!\"徐彭岳在军械监大会上掷地有声。他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标准尺和标准斗,要求在所有占领区推行。

消息传出,最先炸锅的是军械监内部的老工匠。以老铁匠石锤为首的一帮老师傅,抱着各自的\"祖传尺子\"来到徐彭岳面前,一个个老泪纵横:

\"徐大人!这把尺子跟了俺三代人,用它打的戈能百步穿杨!\"

\"我这把尺是师父临终所传,说是鲁班真传!\"

\"没有这把尺,俺就不会打铁了哇!\"

最夸张的是一个老木匠,他的尺子已经磨得只剩半截,却死活不肯换:\"这尺子量过的木头,做出的家具百年不坏!\"

徐彭岳耐心解释:\"诸位,标准化之后,零件可以互换,维修更方便,生产效率也能提高。\"

\"效率?\"石锤瞪大眼睛,\"打铁讲究的是手感!是灵气!标准化了还有什么意思?\"

正当徐彭岳头疼时,徐福蹦出来献计:\"师弟!我有个好主意!咱们可以举办个'尺子超度法会',让这些老尺子功德圆满地退休......\"

\"师兄!\"徐彭岳赶紧打断,\"咱们是在推行标准化,不是做法事!\"

好不容易说服了军械监的内部人员,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当新标准推行到占领区时,当地工匠发明了各种奇葩的应对方法。

有个老匠人信誓旦旦地说:\"徐大人的标准尺是好,但要根据月相微调——月圆时要减一分,月缺时要加一分。\"

还有个木匠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这儿的木头有灵性,必须用祖传的尺子量,否则会闹鬼!\"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个地方的工匠居然发明了\"方言版标准\"。他们表面上使用标准尺,实际测量时却用当地方言念咒语:\"这么长——(实际略短)\"、\"这么宽——(实际略窄)\"。被发现后还理直气壮:\"这是我们这儿的传统!\"

徐彭岳不得不派出督导组,结果督导们回来都带着一肚子苦水:

\"大人,他们说要先祭拜尺神才能用新尺子!\"

\"有个老匠人非说新尺子咬手,要用黑狗血开光!\"

就在焦头烂额之际,以王监丞为首的保守派又跳了出来。他们在朝会上慷慨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