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73章 古道疑踪

第573章 古道疑踪(2 / 2)

“司马懿想干什么?声东击西?”黄忠疑惑。

“未必是声东击西。”赵云目光锐利,“或许,他是在为某种特定的行动做准备。比如……接应潜入人员,或者,试探我北线防务的应变速度。”他想起了陈砥之前通报的关于幽州“鹰巢”和可能存在的南北古道之事。

“传令辅匡、傅肜,”赵云下令,“北线各隘口,实行‘明松暗紧’之策。表面守备如常,暗地里增派暗哨,加强夜间巡逻,尤其注意非主要通道的异常动静。若有发现,不必打草惊蛇,尾随追踪,查明其目的为上。”

“另外,”赵云对黄忠道,“汉升,你亲自去一趟上庸,以巡视防务为名,坐镇一段时间。上庸地处荆襄与汉中之间,位置关键,需确保万无一失。”

黄忠领命:“好!有老夫在,定叫魏狗有来无回!”

赵云的部署,既加强了对北线的实际控制,也策应了荆西,显示出他老到的战略眼光。

南中的冬日,阴雨连绵,瘴疠滋生。李恢军营中,疫病开始蔓延,非战斗减员日益严重,加之粮草不继,军心浮动。

而就在这时,李严派来的“督军使者”到了营中。使者态度倨傲,不仅对李恢的困难视而不见,反而再次强令其出兵,甚至暗示若再逡巡不前,便将上奏朝廷,追究其畏敌之罪。

李恢气得脸色铁青,却无可奈何。他知道,这使者代表的正是李严的意志。

“将军,怎么办?军中存粮仅够十日,药材奇缺,士卒病倒者十之二三,如何出战?”副将焦急万分。

李恢望着营外迷蒙的雨雾,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懑:“回复使者,就说我军即将出击,然需朝廷紧急调拨粮草药材,否则士卒无力作战,请使者代为催请。”

这是无奈的拖延之计。他将皮球踢回给使者和李严,同时写下密信,令人火速送往成都丞相府,陈明军中实情及李严使者逼战之举,请诸葛亮定夺。

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乃至南中战局的走向,都系于成都那场争斗的结果。

就在各方势力于明暗两条线上激烈博弈之际,那条神秘的南北古道,再次显露出了一丝踪迹。

永昌郡,不韦县以南的莽莽山林中。

一队由蜀汉庲降都督府派出的、寻找通往域外商路的探路小队,在一处极其隐秘的山谷中,发现了一片残破的古代遗迹。遗迹规模不大,像是某种祭祀场所,中央有一座半塌的石坛,风格古朴,绝非当代或近代之物。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在石坛基座的一块残碑上,发现了一个与陈砥手中铁牌上山川纹路极为相似的刻痕!

带队校尉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刻命人拓下碑文刻痕,并封锁了现场,火速将消息报往成都和李恢军中。

几乎是同时,荆西,巫县。

一名“荆西山地营”的哨探,在深山中追踪一只金丝猴时,无意间闯入了一个被藤蔓完全覆盖的山洞。洞内深邃,岔路众多,哨探不敢深入,但在洞口附近,他捡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青铜箭簇,其形制与之前在边境抓获的死士所携弩箭箭簇,颇有几分神似!

消息层层上报,很快便到了陈砥案头。他看着那枚青铜箭簇和哨探描绘的山洞位置,又对比了来自永昌的拓文(通过“涧”组织渠道获得),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

巫县的山洞,永昌的祭坛,幽州的铁牌……这些散落在漫长战线上的点,似乎真的可以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这条古道……或许真的存在。”陈砥喃喃自语,“司马懿如此执着于它,到底想用它来做什么?运送奇兵?传递消息?还是……别的什么?”

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触摸到了一个巨大阴谋的冰山一角。而这条若隐若现的古道,很可能成为未来战局的关键。

他立刻下令,加派得力人手,秘密探查那个巫县山洞,但严禁深入,以测绘地形、寻找更多线索为主。同时,他将这些最新发现,再次密报建业和襄阳。

树欲静而风不止。李严在蜀中的折腾尚未平息,一条贯穿南北的古老阴影,又悄然浮现,为这原本就错综复杂的乱局,增添了更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