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苏飞、霍峻齐声领命。
许都,大将军府。
司马懿听着细作汇报,得知蜀汉虽然群情激愤,但被诸葛亮强行压下,并未立刻兴兵,而江东方面则迅速做出了坦诚调查、派遣使者的回应,眉头不禁微微皱起。
“诸葛亮……果然没那么容易上当。还有那陈砥,反应竟如此迅捷老练……”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看来,一把火还不够旺。”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既然如此,那就再给他们添一把柴!令‘灰隼’(已确认其成功潜入蜀地),在蜀汉军中,尤其是关羽旧部中,继续散播谣言!就说江东使者前往成都,并非认错,而是威逼恐吓,试图以势压人,让蜀汉吞下这个哑巴亏!就说那陈砥狂妄无比,私下曾言,蜀汉无人,除了诸葛亮,余者皆不足虑,正好借此机会削弱其实力!”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让我们在南阳的人,故意泄露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不慎’丢失几件带有魏军标记的物件在边境,或者让一两个‘逃兵’被蜀军抓获,供认是受江东指使前去袭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看那诸葛亮和陈砥,如何分辨!”
一条条更为阴险毒辣的计策,如同毒蛇的信子,再次悄无声息地吐出,目标直指吴蜀之间那本就脆弱的信任纽带。
襄阳城内,陈砥并未因派出了使者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司马懿绝不会就此罢手。
他亲自召见了负责边境贸易和民间往来的吏员,叮嘱他们留意市集上流传的各种谣言,一旦发现有针对江东的不实之言,立刻组织人手进行辟谣,并以具体事例说明江东维护盟好、寻求真相的诚意。
同时,他再次提笔,以个人名义,给此时应在成都的苏飞写了一封密信。信中,他请苏飞务必设法私下拜会诸葛亮,除了公事公办外,更要委婉地表达父亲陈暮对关羽逝世的深切哀悼,以及江东对维护吴蜀联盟的真诚愿望。他相信,以诸葛亮的智慧,当能明白这背后的深意。
处理完这些,陈砥换上一身便服,只带数名亲卫,再次来到与蜀汉接壤的秭归前线。他没有惊动太多人,而是秘密会见了驻守此地的樊友和一些中下层军官。
“诸位,如今局势敏感,一言一行,皆关乎两国关系,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陈砥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严肃而恳切,“我知道,蜀军那边可能有些不好听的话,甚至可能有挑衅的行为。但请诸位务必忍耐!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示弱,而是为了不让真正的敌人——北方的魏国——奸计得逞!是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让荆北的百姓能安心耕种,让我们的家人能安居乐业!”
他拍了拍一名年轻队率的肩膀:“受了委屈,我知道。但请相信州牧,相信我,我们正在努力化解这场危机。你们的克制与忍耐,功在千秋!”
陈砥的亲自到来与推心置腹的谈话,极大地稳定了边境将士的情绪。尽管心中仍有憋闷,但他们都表示将严格遵守军令,绝不主动生事。
苏飞率领的使团,历经数日跋涉,终于抵达了成都。他们按照陈砥的吩咐,公开递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和抚恤方案,态度诚恳。
然而,与此同时,司马懿散布的新一轮谣言,也如同瘟疫般在成都,尤其是在蜀汉军中蔓延开来。
“听说了吗?江东使者表面客气,实则嚣张得很!”
“那陈砥小儿,竟敢藐视我蜀中无人!”
“关君侯的仇,难道就这么算了?!”
……
各种经过添油加醋的流言,不断刺激着廖化、周仓等将领本就敏感的神经。即便诸葛亮再次严厉弹压,但军中那股求战的暗流,已然越来越汹涌。
苏飞试图求见诸葛亮,却被告知丞相政务繁忙,暂不便接见。他心中明了,这是诸葛亮在权衡,也是在等待,更是感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巨大压力。
而在荆北边境,虽然江东军严格遵守了克制命令,但蜀军巡哨的频率明显增加,眼神中也充满了戒备与敌意。几次小规模的、非接触性的对峙在边境线上演,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襄阳城头,陈砥与赵云并肩而立,望着西方阴沉的天色。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赵云轻叹一声。
陈砥目光坚定:“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真相终有大白之日。眼下,唯有坚守与等待。”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场由司马懿精心策划的风暴,绝不会轻易停息。关羽逝世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将吴蜀两国推向一个极其危险的边缘。下一波更大的浪涛,或许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