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撤退的号角声在火光冲天的营地上空响起。山越营死士们迅速脱离战斗,互相掩护,向着来时的方向撤退。
撤退的路,比来时更加艰难。
肩头的箭伤不断渗血,带走他的体力和温度。每一次奔跑,都牵扯着伤口,带来钻心的疼痛。陈砥脸色苍白,冷汗涔涔而下,但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甚至拒绝了亲兵要背负他行军的请求。
“我……能走!”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目光依旧坚定地望向前方西城的方向。
身后的魏军营地已化作一片火海,映红了半边天。喊杀声渐渐远去,但危险并未解除。溃散的魏兵,闻讯可能前来探查的申仪部队,都可能成为归途上的索命无常。
队伍沉默地疾行,气氛压抑。虽然成功袭营,重创了敌军,但自身伤亡也不小,出发时的八百人,此刻能跟随撤退的已不足六百,而且几乎人人带伤。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统帅身负箭伤。
“公子,您的伤……”一名军侯担忧地看着陈砥不断渗血的肩膀。
“无妨……死不了。”陈砥喘息着摇头,“加快速度……必须在……天亮前……返回西城!”
他心中清楚,夜袭成功的消息瞒不了多久。一旦天亮,申仪发现房陵军营地惨状,必定暴怒,会发动更加疯狂的报复性攻城。他们必须抢在这个时间窗口之前回到城内!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就在队伍行进至距离西城不足五里的一处山谷时,前方斥候突然发来警报——发现一支规模不小的魏军部队,正沿着大路向这个方向开来!看旗号,是申仪的本部兵马!
“糟了!”所有人心头一沉。他们此刻人困马乏,伤员众多,统帅重伤,若是在这里被申仪的主力堵住,绝对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怎么办?公子!”众将看向陈砥。
陈砥靠在一块岩石上,剧烈地喘息着,失血和剧痛让他的视线有些模糊,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硬拼是死路一条,绕路时间来不及,而且伤员无法快速移动……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的地形,忽然定格在山谷一侧较为陡峭,但植被茂密的山坡上。
“上……上山!”陈砥猛地指向那片山坡,“利用……山林掩护……避开……敌军主力……绕道……回城!”
这是唯一生机!虽然山路难行,对伤员更是折磨,但总比正面撞上敌军主力要好。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六百残兵咬着牙,搀扶着伤员,奋力向山坡上爬去。他们必须在魏军通过山谷之前,隐匿于山林之中。
然而,陈砥的伤势终究影响了他的行动。在攀爬一处陡坡时,他脚下勐地一滑,牵动了肩头的箭伤,剧痛如同潮水般袭来,眼前一黑,再也支撑不住,身体向后仰去!
“公子!”
“快拉住公子!”
身旁的亲兵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死死抱住,才避免了他滚落山坡的命运。但这一下剧烈的动作,让箭伤崩裂,鲜血瞬间染红了半边衣甲。陈砥闷哼一声,意识陷入了一片混沌的黑暗之中,彻底昏迷过去。
“公子!”
“医师!快看看公子!”
慌乱的低呼声在山林中响起。砥柱喋血,昏迷于归途。西城的命运,以及这六百将士的生死,瞬间悬于一线。
当陈砥在亲兵背负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一条隐秘小路返回西城时,天色已经微亮。留守的将领看到昏迷不醒、血染征袍的陈砥,无不骇然失色。
“快!抬公子回府!找最好的军医!”
“紧闭四门!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西城刚刚因为夜袭成功而稍有提振的士气,因为统帅的重伤昏迷,再次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群龙无首,强敌环伺,危如累卵!
然而,也就在这个清晨,两支不同的信使,几乎同时抵达了西城。
第一支,来自东面。是房陵太守申耽派来的!信中语气惊惶,称其派往西城的援军遭遇吴军夜袭,几乎全军覆没,主将生死不明。他严厉质问西城守将(他还不知道陈砥昏迷),究竟是何方神圣,并要求立刻释放其弟申仪(他误以为申仪也被困或俘虏),否则将上报襄阳,发大军踏平西城!这封信,色厉内荏,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
第二支,则是来自南面,江陵都督赵云的第二封密信!信中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江东主力在江淮方向取得大胜,魏延都督连战连捷,已攻克蕲县,兵锋直指谯郡!吴公陈暮已决定,从江北抽调五千精锐,由老将黄忠率领,星夜西进,驰援荆州,不日即可抵达宜都!赵云命令西城守军,务必再坚守五日!只需五日!
两个消息,一忧一喜,如同冰火交加,冲击着西城守将们的心。
“公子昏迷,强敌即将报复,如何再守五日?”有人感到绝望。
“不!我们有希望了!”那名一直跟随陈砥的老军侯猛地站起,眼中燃烧着火焰,“申耽惧了!他只是虚张声势!黄老将军的援军五日内必到!我们还有城!还有几千敢战的兄弟!公子昏迷前能带我们夜袭成功,我们现在更不能丢了他的脸!”
他的话点燃了众人心中的斗志。
“对!守住!等公子醒来!等黄老将军到来!”
“妈的,跟魏狗拼了!”
关键时刻,陈砥平日建立的威信和夜袭的余威发挥了作用,将领们迅速统一了意见,推举那名老军侯暂代指挥,决心死守待援。
昏迷中的陈砥被小心安置在县府内室,最好的军医为他处理伤口。箭簇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敷上金疮药,包扎妥当。他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但脉搏尚存。
没有人知道他会昏迷多久,也没有人知道,西城能否在申仪疯狂的报复下,坚守到援军到来的那一刻。
但无论如何,那一线曙光,已经穿透了浓重的血幕,照进了这座喋血的危城之中。砥柱虽折,其志未屈;危城虽险,其魂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