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淮前线的僵持,被魏延一记出乎意料的猛烈组合拳彻底打破。
淮水水战的胜利,确立了吴军在水面上的绝对优势。魏延敏锐地抓住此契机,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袭扰和隔河对峙。他与坐镇合肥、负责后勤与策应的邓艾经过周密谋划,决定发动一场旨在实质性削弱淮北魏军力量、扩大江南岸战略缓冲区的攻势。
“满宠收缩主力于汝阴、慎县等坚城,意在避我锋芒,耗我锐气。”魏延在军事会议上,手指地图上淮水北岸的几个点,“然其城外,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我军降将提供线索,当涂故城以北七十里,下蔡旧县一带,有魏军一处重要军马场与粮草中转站,守军约两千,主将为满宠族子满伟。此处若失,汝阴魏军骑兵战力受损,粮草转运亦将困难重重!”
邓艾补充道:“都……都督明鉴。据斥候反复探查,下蔡地势平坦,利于我骑兵突击。且其……其与汝阴之间,有颍水支流相隔,援军不易速至。若能以精兵速克之,则可……可断满宠一指!”
计议已定,魏延亲率八千精锐,其中包含两千骑兵(由缴获及江北招募训练而成),乘船星夜渡过淮水,登陆后不作任何休整,以骑兵为先锋,步卒轻装疾进,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直插下蔡!
满伟年轻气盛,倚仗此地离汝阴不算太远,戒备并非十分森严。当吴军骑兵如天降神兵般出现在视野中时,魏军营寨顿时一片大乱。
“吴军!是吴军过河了!”
“快!关闭寨门!弓弩手上前!”
然而为时已晚。魏延一马当先,手持长刀,勐扑寨门。吴军骑兵紧随其后,以密集箭雨压制寨墙守军,步卒则扛着简易云梯,勐攻木栅。
“随我破寨!”魏延一声暴喝,长刀猛噼,竟将简陋的寨门生生砍破!吴军将士见主将如此悍勇,无不奋勇争先,潮水般涌入寨内。
满伟仓促组织抵抗,与魏延撞个正着。他挺枪来刺,魏延冷笑一声,刀光一闪,便将长枪荡开,反手一刀背拍在满伟背上,将其击落马下,喝令左右:“绑了!”
主将被擒,魏军更是土崩瓦解。吴军迅速控制全场,焚毁粮草辎重,缴获战马数百匹,并将俘虏的魏军(除军官外)尽数释放,令其往汝阴报信。
待到满宠闻讯,派出的援军赶到下蔡时,只见一片废墟和狼藉。吴军早已携带战利品和满伟,安然返回淮水南岸。
此战,魏延以极小的代价,重创魏军淮北的后勤节点,俘获敌将,极大地提振了吴军士气,更让满宠颜面扫地,淮北魏军人心惶惶。
“魏文长……真猛虎也!”满宠在汝阴城头,望着南方,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无力感。陆战失利,水战惨败,如今连后方屯驻点都被轻易拔除,这淮南防线,已是千疮百孔。他只能再次紧急上书许都,请求增援,并强调吴军之威胁,已远超预期。
东鯷岛,经历血火洗礼后,不仅未显颓败,反而愈发呈现出勃勃生机。
击败张普的进攻后,吴军彻底掌握了周边海域的制海权。周泰、文聘率领主力舰队并未急于发动新的攻势,而是以此为基地,更加系统地进行北上侦察和袭扰,将魏军沿海的布防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参军马谡则将其主要精力投入到岛屿的建设与发展上。他深知,若要以此为基础支撑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乃至作为将来经略徐州乃至青州的跳板,东鯷必须从一个单纯的前哨,转变为具备一定自持能力的海外领。
在徐承的武力保障下,马谡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
· 屯田兴农: 他组织士卒和归附的土着,砍伐灌木,平整土地,引溪流灌溉,试种耐盐碱的粟米和蔬菜。虽海岛土地贫瘠,产量有限,但亦能部分补充军粮,减少对后方补给的依赖。
· 盐铁之利: 岛上发现有小型浅层盐卤,马谡下令建灶煮盐,所产海盐不仅可供军需,更可作为一种重要物资,用于与沿海渔民、甚至秘密与北岸某些豪强进行交易,换取情报、粮食或禁运物品。同时,他请求后方调拨铁匠,设立简易工坊,修复兵器,打造农具。
· 招抚流散: 马谡颁布告示,宣布东鯷岛受吴公庇护,凡沿海渔民、逃避战乱或魏国苛政之百姓,皆可来此定居,分给土地、渔具,三年不纳粮。此举逐渐吸引了一些胆大的流民前来投靠,岛屿人口缓慢增加,根基渐固。
· 港口扩建: 原有的简易码头被进一步扩建,可停靠更大的船只。马谡还规划了仓库区、军营区、匠作坊和民居区,虽然简陋,却已初具港口城镇的雏形。
这一日,马谡与周泰、文聘立于新建的了望台上,远眺北方隐约的海岸线。
“幼常,你这番经营,可是把这座荒岛变成了咱们海上的家啊!”周泰看着岛上井然有序的景象,咧嘴笑道。
文聘亦感慨:“有此根基,我军在海上便有了依托。假以时日,以此为基础,或可直捣郁洲山(今连云港云台山,当时为海岛),威胁东海郡,则徐州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