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340章 信念灰烬

第340章 信念灰烬(2 / 2)

徐元也面露喜色:“陆逊虽未公然反抗,但其拒交兵权(实质是拒绝被锁拿,兵权已答应交出,但过程僵持),已是与孙权公开决裂。其心已死,其志已摇。此刻招揽,正当其时!”

陈暮看着情报,沉吟片刻,问道:“陆逊家眷何在?”

“回主公,据查,陆逊家眷仍在吴郡,但已被孙权派人严密监视,形同软禁。”徐元答道。

陈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此乃孙权挟制陆逊的筹码,也是我们的机会。士元,可能设法将其家眷秘密接出?”

庞统捻须思索:“吴郡虽经战乱,但看守必然严密。需派精干人手,周密计划,或有五成把握。”

“五成,足够了。”陈暮决断道,“立刻去办!不惜代价,也要将陆逊家眷安全接到泉陵!同时,”他看向徐元,“元直,你亲自执笔,以我的名义,再写一封书信给陆伯言。不必劝降,只言‘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江东非明主,交州虚席以待。君之家卷,吾必竭力营救,盼君无后顾之忧,择木而栖。’”

他要把事情做绝,也要把人情送到。既要让陆逊彻底绝望于孙权,也要让他看到投奔交州的希望和诚意。这封信,连同营救其家眷的行动,将成为压垮陆逊对江东忠诚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在庐陵前线,邓艾接到了陈暮的最新指令。他立刻调整部署,对韩当部的骚扰力度骤然加大,同时,几支精锐的小股部队,扮作商队或流民,悄然渗透向丹阳与豫章的交界地区,他们的任务并非作战,而是散布消息,将孙权如何猜忌功臣、如何构陷陆逊、以及陆逊如何为了保全丹阳而宁死不屈的“悲情”故事,大肆渲染传播。他要让丹阳军心更加倾向陆逊,也让孙权承受更大的舆论压力。

孙彪走后,太守府陷入了一片死寂。陆逊挥退了所有部将和属吏,独自一人留在空旷的正堂。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孤寂而凄凉。

他走到堂前,望着庭院中那棵在秋风中凋零的古树,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年少时听闻孙策横扫江东的英姿,初次面见孙权时那份君臣相得的期许,庐陵城下与邓艾交锋的惊险,被俘后陈暮那真诚而惋惜的挽留,回到江东后孙权那日渐加深的猜忌与冷遇,丹阳任上殚精竭虑的维持,吴郡世家血流成河的惨状,以及今日……这赤裸裸的、欲置他于死地的构陷和威胁。

“哈哈……哈哈哈……”陆逊忽然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声由低到高,充满了无尽的悲怆与自嘲,最终化为哽咽。“孙仲谋……这就是你给我的结局吗?我陆逊……何其愚蠢!何其可笑!”

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忠诚,足够努力,就能挽回君心,就能保全江东。可现在他明白了,在绝对的猜忌和权力面前,忠诚不过是随时可以丢弃的敝履,功绩不过是加速死亡的催命符。他守护的江东,早已不是孙策、周瑜时代的那个充满朝气、意气风发的江东了。它在孙权的猜忌和内耗中,已经从根子上烂掉了。

他想起陈暮当初的话:“伯言大才,孙权非明主,何不另择高枝?” 当时他嗤之以鼻,以为那是离间之言。如今看来,那竟是一语成谶!是自己瞎了眼,蒙了心,守着这艘注定沉没的破船,直到海水没顶!

信念的高塔,在这一刻,轰然倒塌,碎成齑粉,只剩下冰冷的灰烬。对孙权的忠诚,对江东的热爱,全部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彻底背叛后的心如死灰,以及……一丝绝境中求生的本能和对家人安危的极度担忧。

就在这时,亲卫队长彭材悄无声息地出现,手中捧着一支细小的铜管。“府君,泉陵……密信。”

陆逊猛地回头,看着那支铜管,眼神复杂。他颤抖着手,接过,取出里面的绢帛。上面是徐元那熟悉的笔迹,以及陈暮那看似平澹,却字字千钧的承诺。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江东非明主,交州虚席以待。君之家卷,吾必竭力营救,盼君无后顾之忧,择木而栖。”

看着这寥寥数语,陆逊的眼泪终于无法抑制地汹涌而出。这不是悲伤的泪,而是解脱的泪,是悔恨的泪,也是……希望的泪。他紧紧攥着那绢帛,仿佛攥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他望向建业的方向,眼中最后一点温情与留恋也彻底熄灭,只剩下冰冷的决绝。

“孙权……是你,负我在先!”他低声自语,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新生的力量。

他终于,要为自己,为家人,为这些追随他的将士,寻找一条真正的生路了。信念已成灰烬,但在灰烬之中,或许能萌发出新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