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311章 四方焦聚

第311章 四方焦聚(2 / 2)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孙权猛地将败报摔在地上,勃然大怒,声音因暴怒而尖利,“陆伯言自诩智计无双,竟将庐陵和数万大军一朝丧尽!还有韩当,老迈无能,竟让敌军如此轻易破城!”

张昭、顾雍等老臣面面相觑,心中叹息。他们知道,孙权这是在发泄,陆逊之败,固然有其责任,但归根结底,是交州陈暮集团的实力超出了预期,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此时怪罪败军之将,已于事无补。

“主公息怒!”诸葛瑾出列,声音沉痛,“当务之急,是应对眼下危局。庐陵既失,豫章门户大开,文聘水军纵横彭蠡,兵锋可直指我腹地。需立刻增兵豫章,加固城防,以防邓艾乘胜东进!”

“增兵?哪里还有兵可增?”孙权烦躁地打断他,“水军新丧,陆上精锐折损严重,北面还要防备合肥张辽!难道要调集山越兵吗?”

提到山越,孙权眼中更是闪过一丝阴霾。境内山越屡剿不平,如今外患如此严峻,若山越再趁机作乱……

正在这时,殿外侍从高声禀报:“主公,交州陈暮遣使求见!”

大殿内顿时一阵骚动。刚吃了败仗,敌人使者就上门了,这无疑是来示威和敲诈的!

孙权脸色更加难看,强压着怒火,冷声道:“带上来!”

片刻后,韩洙与马谡二人,身着文士袍服,神色从容,缓步走入殿中。面对满堂江东文武或怒视、或审视的目光,二人毫无惧色,依礼参拜。

“外臣韩洙(马谡),奉我主镇南将军、陈公之命,特来拜会吴侯,呈上国书。”韩洙不卑不亢,将国书举过头顶。

内侍接过国书,呈给孙权。孙权快速扫过,越看脸色越沉,看到最后,几乎要将那绢帛攥碎!国书中虽言辞不算激烈,但那通报战果、要求罢兵议和的姿态,以及隐含的以陆逊、凌统为质要求让步的意图,像一根根针扎在他的心上。

“陈明远倒是好大的口气!”孙权将国书狠狠拍在案上,目光如刀般射向韩洙和马谡,“占了孤的庐陵,擒了孤的大将,如今还要孤罢兵议和,天下可有此理?!”

马谡上前一步,拱手道:“吴侯明鉴。两国交兵,各为其主。庐陵之役,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我主陈公,素来仰慕吴侯雄才,不愿江东百姓再受兵燹之苦,故愿化干戈为玉帛。陆伯言、凌公绩,皆当世豪杰,我主心慕之,并未苛待。若吴侯亦有息兵之意,我等愿详谈具体条款,以期两家重修旧好,共保江南安宁。”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点明了陈暮的实力和善意(未苛待俘虏),又把罢兵议和说成是避免百姓受苦,将皮球踢给了孙权。

孙权胸口剧烈起伏,他何尝不想立刻将这二人推出去斩了泄愤?但他更清楚,杀了使者容易,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文聘水军逼近建业,邓艾陆军威胁豫章的可怕局面。现在的江东,确实经不起另一场大战了。

他死死盯着韩洙和马谡,殿内气氛紧张得几乎要凝固。是战是和,就在他的一念之间。而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对于新遭重创的江东而言,都将是无比艰难的抉择。

许都,丞相府。

曹操看着手中来自南方的密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脸上看不出喜怒。台下,司马懿垂手恭立,眼观鼻,鼻观心。

“仲达,看来我们都小瞧了那个陈明远。”曹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庐陵一下,荆南尽入其手,孙权此番,可是伤筋动骨了。”

司马懿躬身道:“丞相明见。陈暮此人,隐忍善谋,麾下邓艾、庞统、文聘等皆非易与之辈。如今其势已成,据有交州、荆南,水陆兼备,已非疥癣之疾,实乃心腹之患也。”

“心腹之患……”曹操重复了一句,眼中寒光一闪,“他与孙权这一战,倒是帮了孤一个大忙,大大削弱了江东实力。只是,这头猛虎长成,日后恐更难制。”

“丞相所言极是。”司马懿道,“据报,陈暮已派使者前往江东议和。若孙权和议达成,则南方暂稳,陈暮便可全力经营内部,消化战果。其推行之科举、屯田,假以时日,必使其根基愈发稳固。”

曹操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南方:“不能让陈暮如此顺利。孙权新败,惊惶未定,陈暮遣使议和,正中其下怀。和议很可能达成。”

他转过身,看向司马懿:“我们需做两手准备。其一,加紧密切监视刘备动向,绝不能让诸葛亮趁机南下摘桃子。其二,加大对交州内部的渗透,之前煽动蛮族叛乱虽未竟全功,但此法依然有效。另,可遣使前往江东……”

曹操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去‘慰问’一下我们那位吓坏了的孙仲谋,顺便,提醒他一下,是谁在合肥牵制了张辽,让他能‘安心’与陈暮交战。或许,我们可以‘帮助’他,看清与陈暮议和的‘危害’。”

司马懿心领神会:“丞相之意,是促使孙权即便议和,也心存芥蒂,难以真心与陈暮联合,甚至……暗中支持孙权,让其有底气提出更苛刻的议和条件,拖延或破坏和议?”

曹操微微颔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他们继续斗下去,才最符合我们的利益。至少,在孤解决刘备这个心腹大患之前,南边,不能太平静。”

一场围绕庐陵之战结果,牵扯到陈暮、孙权、曹操、刘备四方势力的更大棋局,正在悄然铺开。而此刻,风暴的中心,似乎暂时聚焦于那两名前往建业的交州使者,以及那两位被押送往泉陵的江东俘虏身上。他们的命运,将成为撬动未来局势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