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97章 宫禁微澜

第97章 宫禁微澜(2 / 2)

陈暮静静听着,并未急于插言。他注意到,在场其他几位士人,虽未如刘桢般激愤,但眼神中也大多流露出对当前局面的某种忧虑或不适。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下层士人,尤其是那些更看重儒家正统和士人气节的人群中的情绪。

待刘桢慷慨陈词稍歇,陈暮才缓缓开口:“公干兄所言,赤子之心,可敬可佩。然,暮有一问,若无孟德公,今日之北方,当是何等景象?可是汉室纲常得以彰显,还是袁本初、或其他诸侯裂土称王,战乱不休,百姓流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等皆向往海内升平,礼乐复兴。然,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需有强力,先定乱世,方能再图教化。私公行事,或有霸道之处,然其终结北地战乱,恢复生产,延揽人才,亦是事实。至于用人,乱世用才,或不得不放宽德行标准,此乃时势使然,非独私公如此。”

他并非为曹操的所有行为辩护,而是试图提供一个更现实、更复杂的视角。“我等士人,与其空叹世风日下,不如思量,在这由乱向治的过渡之世,如何存续文脉,如何引导时势,如何在可能的范围内,做一些有益于生民、有利于长远的事情。譬如公干兄之诗文,铁骨铮铮,若能流传,亦是另一种形式的风骨。”

他这番话,既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又没有简单否定曹操的功绩,更提出了士人在新时代可能的责任和出路。刘桢等人听了,虽未必完全认同,却也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陈光禄,其见识和胸襟,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和深刻。

就在陈暮于许都宫闱与士林之间小心周旋、沉淀观察之时,来自南方的紧急军情,再次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这一日,他正在光禄勋衙署处理公务,徐元匆匆来访,脸色凝重。虽然陈暮已不在尚书台,但两人私交甚笃,徐元仍会时常带来一些非正式的消息。

“明远,江东有变!”徐元压低声音,“细作密报,孙权已任命周瑜为大都督,总领水陆兵马,鲁肃为赞军校尉,积极整顿军备。近日,其麾下将领黄盖、韩当等,频繁巡弋江夏水域,似有北上之意!”

陈暮心中一凛。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曹操吞并荆州,势力直抵长江,与孙权隔江对峙,冲突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孙权的反应如此迅速和强硬。

“司空可知此事?”陈暮问道。

“程公已第一时间密报司空。司空震怒,已在行辕召集心腹议事。”徐元道,“看来,江淮之地,恐再起烽烟。”

陈暮走到窗前,望向南方。汉水的硝烟仿佛刚刚散去,长江的波涛又将染血。曹操虽得荆州,但想要一举平定江东,绝非易事。孙权并非刘琮,周瑜、鲁肃皆是人杰,江东水军更是冠绝天下。

“看来,我这光禄勋的清闲日子,怕是到头了。”陈暮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他感受到,体内那沉寂已久的、属于尚书仆射的敏锐与斗志,正在悄然苏醒。

动荡的时局,永远不会让一块真正的“砥石”长久闲置。他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局势,更深入地思考应对之策。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将再次被推向前台,去面对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他回到案前,目光掠过那方黑色砥石。它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准备着,迎接下一次的磨砺与冲刷。天下的棋局,风云再起,而他这块看似被搁置的棋子,其真正的价值,或许才刚刚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