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生绝脉 > 第89章 心艺初成

第89章 心艺初成(1 / 2)

红尘书院,明心楼后的演武场,如今已更名为“悟道坪”。时值初夏,阳光透过稀疏的竹叶洒下斑驳的光点,坪上数十名弟子盘膝而坐,并非在吐纳灵力,而是闭目凝神,聆听前方讲法。

主讲者并非云尘,而是苏文轩。他面前摆放着数种常见的草药和一个古朴的药炉。他并未直接讲解药性配比,而是从每种草药在不同时节、不同心境下采摘时,所蕴含的细微“意”的差别讲起。

“……这株‘清心草’,晨露未干时采撷,其意清冽,宜用于平心静气;若午时烈日下采之,则意带焦躁,虽药性未失,然炼制‘宁神散’时,成丹率与药效便会稍逊一筹。”苏文轩声音平和,将自身对药理的感悟,与云尘所传的“心意感知”相结合,娓娓道来。

台下弟子,有原本的散修,有附近的农家少年,甚至还有一两位年纪稍长的木魈族战士,皆听得聚精会神。他们或许灵力低微,但对这种贴近生活、直指本心的讲解,接受起来反而更容易。

另一侧,李慕白则指导着几名对剑道感兴趣的弟子。他并未传授高深剑诀,而是让他们手持木剑,反复练习最基础的刺、劈、点、撩,要求他们每一次出剑,都必须心神专注,感知剑锋划破空气的轨迹,体会力量从脚至腰、至臂、最终贯于剑尖的“意”的流动。

“剑即是心,心至则剑至。徒具其形,而无其神,不过是舞棒槌耳。”李慕白言简意赅,亲身示范。他演练基础剑式时,明明动作缓慢,却自有一股凛然剑意透出,令观者心折。

这便是云尘倡导的“心艺”之道初探——将心性修持与具体技艺相结合。炼丹,不仅是控火配药,更是以心御火,以意融药;练剑,不仅是招式灵力,更是心剑合一,意动剑随。甚至耕种、匠作,若能以专注、平和、创造之心为之,亦可暗合天道,滋养心性。

起初,进展缓慢,甚至有些弟子觉得虚无缥缈,远不如直接提升灵力来得实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变化悄然发生。

一位原本卡在炼气三层瓶颈多年的散修,在尝试以“静心”之意炼制一炉最基础的“止血散”时,竟意外地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成丹品质极高,并且瓶颈随之松动,顺利突破!

一位农家少年,在每日挑水劈柴的劳作中,尝试体会“专注”与“循环”之意,数月下来,虽灵力增长不多,但体魄强健,心神凝练,竟隐隐触摸到了“步履生莲”身法的门槛!

这些看似微小的成功案例,如同星星之火,逐渐点燃了更多弟子的信心和热情。书院内,一种务实而充满探索精神的氛围逐渐形成。弟子们不再好高骛远,而是沉下心来,从基础做起,锤炼心性,钻研技艺。

云尘偶尔会亲自讲法,不再拘泥于具体法门,而是讲授“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道理,引导弟子们如何从万事万物中感悟心性,如何将心中所悟付诸实践。他的讲法深入浅出,往往能直指本质,令弟子们茅塞顿开。

了尘大师则定期开设佛法讲座,从“戒、定、慧”的角度,阐述心性修持的次第与方法,与云尘的理念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然而,书院的平静发展并未持续太久。这一日,云山面色凝重地来到明心楼顶层静室。

“院长,柳师姐紧急传讯。”云山递上一枚闪烁着微光的玉简。

云尘接过玉简,神识探入,柳如烟略显急促的声音立刻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