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命人的仙路 > 第107章 坊市听道会

第107章 坊市听道会(2 / 2)

那修士脸色一红,低头不语。

广场上一片寂静,不少修士露出思索的神色。

林邑川也心头一震,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从小到大,父亲便告诉他,修炼是为了变强,为了保护家人,可云尘子的话,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从未触及的角落。

“长生是结果,不是目的;力量是工具,不是根本。” 云尘子的声音越发温和,却字字珠玑,“修仙的真谛,在于‘修心’二字。”

他伸出三根手指:“第一,修坚韧之心。修仙路上,瓶颈如险峰,心魔似暗礁,若无坚韧,稍有挫折便会退缩。我年轻时闭关冲击筑基,卡在练气十重整整五年,每日吐纳数千次,灵力运转如钝刀割肉,多少次想过放弃,却总想起入门时师父的话 ——‘道在己心,不在天数’。”

林邑川握着玉简的手微微收紧,想起自己在黑风岭猎杀石甲熊时的狼狈,若当时稍有松懈,恐怕早已成为熊腹之食。

原来每次咬牙坚持,都是在锤炼这颗坚韧之心。

“第二,修慈悲之心。” 云尘子的目光变得悠远,“你们或许会说,修仙界弱肉强食,慈悲是取死之道。可我要说,慈悲不是妇人之仁,而是知强弱却不凌弱,明利害却不忘本。三十年前,我在黑风岭遇见过一位散修,他明明能轻易夺走受伤少年的灵草,却分了对方一半丹药。后来那少年成了丹王殿的长老,而那位散修,如今已是我的好友。”

这话让广场上不少修士露出惊讶之色。

林邑川想起自己放过那窝赤鳞蛇的幼崽,当时只觉得没必要赶尽杀绝,此刻才明白,那不经意的举动,竟暗合了慈悲之道。

“第三,修澄明之心。” 云尘子拿起桌上的灵茶,轻轻泼在地上,“水至清则无鱼,心至澄则无碍。修行越久,诱惑越多,灵石、功法、法器,稍有不慎便会迷失。我年轻时曾为一株千年灵参,与同门师兄大打出手,将他打成重伤。后来闭关三年,望着洞顶的石缝才想明白 —— 我争的不是灵参,是心底的贪念。”

他放下茶杯,目光锐利起来:“那三年,我每日以灵力冲刷识海,将那点贪念一点点剥离。出关时,修为未进,心境却通透了许多,也正是那时,我才真正摸到了筑基的门槛。”

广场上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仿佛消失了。

林邑川的手指在玉简上飞快滑动,云尘子的话像清泉,洗去了他心中的浮躁。

他想起自己急于炼制飞剑时的焦虑,画符时只算灵石收益的功利,原来这些都是心性的杂质。

“练气期修灵力,是为了打好根基,如同给房屋筑基;筑基期修心境,是为了稳固心神,好比给房屋添梁。” 云尘子站起身,走到主台边缘,指着远处的山峰,“你们看那山,岩石是体,草木是灵,云雾是韵,缺一不可。修行也是如此,灵力是体,心境是灵,二者相融,方能成就大道。”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金石之音:“急于求成者,如筑沙为塔,风一吹便倒;心术不正者,似饮鸩止渴,一时痛快,终会反噬自身!”

“坊主!” 后排一位年轻修士高声问道,“晚辈资质愚钝,总在练气三重徘徊,请问如何才能突破?”

云尘子看向他,温和一笑:“你每日打坐几个时辰?”

“六个时辰!”

“那你每日花多少时辰感悟天地?”

年轻修士愣住了:“感悟天地?”

“正是。” 云尘子点头,“灵气不仅在丹田,更在草木山川、日月星辰中。你只知闭门苦修,却不知走出洞府,看春花秋实,听风吟雨落,这般修法,与闭门造车何异?”

那修士面红耳赤,躬身行礼:“多谢坊主教诲!”

接下来的时间里,云尘子解答了数十位修士的疑问。

有人问如何应对心魔,他说 “观心为镜,不随境转”;

有人问资源匮乏怎么办,他说 “天地万物皆为药石,缺的不是资源,是发现资源的眼睛”;

有人问是否该为了突破不择手段,他沉默片刻,只说 “今日之不择手段,明日必成心魔根源”。

林邑川听得如痴如醉,手中的玉简早已记满,却仍舍不得落下一个字。

云尘子的话没有玄妙的功法,没有神奇的秘法,却字字直指修行的本质。

他终于明白,为何有人修为不高却受人敬重,有人境界虽高却众叛亲离 —— 心性的高下,才是真正的境界之分。

日头渐渐爬到头顶,广场上的修士们忘了饥饿,忘了时间,连最年幼的弟子都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句教诲。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云尘子身上,给他的道袍镀上一层金边,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直到午时三刻,云尘子才回到主台中央,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清晰:“今日之言,诸位好自为之。记住,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纵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话音落下的瞬间,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上千修士同时躬身,齐声高喊:“多谢坊主教诲!坊主大义!”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撞在大兴楼的墙壁上又反弹回来,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林邑川也跟着高喊,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视线。

这一上午的收获,远超他过去数月的苦修,那些关于心性与修行的感悟,如同在他识海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待日后生根发芽。

人群缓缓散去,修士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都带着茅塞顿开的神情。

“坊主说的‘感悟天地’太对了!我之前总觉得待在洞府里才是修行,现在想想,真是错得离谱。”

“那句‘贪念是心魔根源’,简直是在说我!上次为了块玄铁矿,差点跟师弟反目,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林邑川跟在张掌柜身后,脚步有些虚浮,脑海里全是云尘子的话语。

张掌柜拍着他的肩膀,笑道:“怎么样,没白来吧?当年我第一次听道,回去后硬生生把急于突破的念头压了下去,踏踏实实打磨根基,不到半年就突破了练气五重。”

“何止是没白来,” 林邑川由衷地说,“以前我总觉得,修为高就是强者。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强者,是能掌控自己的心。”

走到符宝轩门口,张掌柜突然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叠传讯符箓。

他先拿起五张,指尖凝聚灵识在符箓上轻轻一点,递过来:“这五张你收着,上面有我的灵识印记,有事可以留言在上面。”

林邑川接过符箓,只见淡黄色的符纸上流转着微弱的灵光,上面清晰地烙印着张掌柜独有的灵力波动。“这太贵重了……”

传讯符箓虽不算高阶,却能在紧急时救命,他有些受宠若惊。

“拿着吧,” 张掌柜又取出另外五无灵识的传讯符箓,“你也往上面留下灵识,咱们也好有个照应。这次能让你靠前听道不是巧合,往后说不定还有需要彼此帮忙的地方,总不能一直靠碰运气联系。”

林邑川依言照做,将自己的灵识注入符箓。

指尖划过符纸时,能感觉到与张掌柜的符箓产生了一丝微妙的联系。

“这传讯符箓能在百里内传递消息,” 张掌柜将留有林邑川灵识的符箓收好,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比起那些大宗门差远了,听说他们有万里传讯符箓,甚至还有亿里声音传送阵,跨域传讯不过瞬息之间,更别提能让人直接瞬移的传送阵了。”

林邑川听得咋舌,这些传说中的东西他只在古籍里见过,没想到真的存在。

就在这时,张掌柜突然凑近他,声音化作一道细微的灵识传入他耳中:“说起来,咱们坊市就藏着一个声音传送阵,只是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林邑川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张掌柜。

坊市竟有声音传送阵?这消息太过惊人,他差点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

声音传送阵可是能沟通天地法则的存在,别说练气修士,就是筑基期大能也未必能得见,环山坊市怎么会有这种至宝?

张掌柜见他反应剧烈,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灵识传音道:“此事非同小可,莫要声张。你只需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等你修为再高些,或许有机会见识。”

林邑川强行按捺住心中的震惊,郑重地点点头。

他知道张掌柜能告知这些,已是极大的信任。

告别张掌柜,回到家中,林邑川立刻盘膝坐在云纹蒲团上,将玉简上的内容一遍遍回味。

张掌柜给的传讯符箓被他小心地放在手边,指尖偶尔触碰到,仍能感觉到那丝跨越空间的联系。

而关于声音传送阵的消息,更是像一块巨石投入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今日的经历,无论是云尘子的传道,还是张掌柜透露的秘辛,都让他对这个修仙世界有了更深的认知 —— 原来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还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存在。

而他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很长。

他拿起那柄暗赤色的飞剑,剑身上的符文在灵火石下泛着微光。

以往只觉得这飞剑不够锋利、不够迅捷,此刻却看出了不同 —— 那些刻痕的深浅不一,正是自己心性急躁的证明;符文与器身的灵力不融,恰是功利心太重的体现。

“原来炼器也是修心。” 他喃喃自语,指尖抚过剑刃,第一次没有急于改进,而是细细感受着金属的纹理。

就像云尘子说的,修行如品茶,急不得,躁不得,唯有静下心来,才能品出真味。

傍晚时分,林邑川走出院子,来到坊市的湖边。

夕阳将湖水染成金红色,岸边的修士们三三两两地打坐,脸上都带着平和的笑容。

他找了块青石坐下,闭上眼睛,不再刻意运转灵力,只是感受着风拂过脸颊的触感,听着水波拍打岸边的声音。

识海中,云尘子的话语渐渐与天地共鸣。

坚韧不是固执,慈悲不是软弱,澄明不是冷漠,三者相融,才是完整的心性。

他想起母亲的笑容,想起父亲的叮嘱,想起自己踏入仙途的初衷 —— 守护不是靠蛮力,而是靠一颗足够强大、足够澄明的心。

夜幕降临时,林邑川起身回家,脚步轻快了许多。

他知道,这次听道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无论是炼器、画符,还是日后的每一次修行,他都会记得云尘子的教诲:修心为上,修力为下,心若澄明,道自成蹊。

回到房间,他将那枚柔水带放在床头,水绿色的丝带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