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川双腿盘坐如磨盘稳扎于青石板上,双掌轻覆膝头,指尖微微向内蜷曲成 “引灵诀” 手势,指节因发力而泛出淡淡的莹白。
按照《白诀》所述,他舌尖轻抵上颚,构建起任督二脉的 “鹊桥”,调整呼吸至 “吸气如抽丝,绵长而细腻;
呼气似放箭,迅疾而通透” 的节奏。
待心神完全沉静,杂念如尘埃落定,才敢将灵识如蛛网般缓缓铺开,生怕惊扰了周围游离的灵气。
灵识触及周围一米范围的瞬间,无数细碎光点如星子落入眼帘:翡翠般的绿芒占了七成,如柳絮般轻盈浮游,在空气中缓缓飘荡,正是木灵气的具象;
其间夹杂着淡蓝的水灵气光点,似露珠般剔透,偶有碰撞便化作更小的光斑;
偶有金芒一闪而过,如碎金屑般锐利短促 —— 显然此地靠近山林,木属性灵气格外丰沛,与自然环境完美呼应。
他按捺住观察的冲动,将意念凝聚成数十道透明丝线,如经验老道的垂钓者般瞄准最浓郁的绿芒群,从百会穴方向轻轻一 “勾”。
首批十余点木灵气应声而动,如被无形之手牵引的流萤,顺着头顶发旋坠入体内,触感清凉而温润。
林邑川清晰感知到它们如潺潺溪水,沿着督脉下行至气海,沿途擦过脊椎时竟发出细微的 “滋滋” 声,似在冲刷经络壁上积累多年的杂质,带来酥麻微痒的触感。
光点全部汇入气海后立刻变成了无色,与气海本源相融。
他立刻运转小周天口诀,引导无色灵气沿着任脉上行,经膻中穴时微微滞涩,似有薄膜阻隔,稍一用力便顺利冲破,灵气继续上行至天突穴、印堂穴,再从印堂折返督脉,形成完整的环状循环。
当第一圈循环完成时,他忍不住轻颤了一下 —— 整个人仿佛被春日溪流从头浇到脚,五脏六腑都泛起清润的甘甜,先前久坐导致的腰背酸麻感竟如冰雪消融般褪去,浑身舒泰。
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气海处渐渐聚起一抹光晕,宛如攥在掌心的萤火,虽微弱却清晰可辨,灵气在其中缓缓旋转。
灵识扫过经脉时,发现原本滞涩的关元穴附近,此刻竟有细碎的黑色絮状物随灵气排出,那是凡人身躯日积月累的浊气,被灵气冲刷后显露出原形。
一个时辰后,林邑川缓缓睁眼,双目中闪过一抹莹润的绿光,随即隐去。
“原来这就是引气入体...” 他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气海位置,那里此刻仍有温热的酥麻感,似有一团小兽在沉睡蓄力。
想起《白诀》中 “首成气旋者,如幼芽破岩,需以心神温养半日方固” 的警示,他不敢懈怠,再次闭上双眼,将灵识集中于气海光点,如老叟护雏般小心翼翼地引导新一波灵气汇入,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又过了一个时辰,林邑川缓缓睁开眼,刚从入定状态中抽离,一股酸腐恶臭便猛然撞进鼻腔,浓烈得让他几欲作呕。
他低头看去,只见周身皮肤上覆着一层黑褐色的黏腻污垢,厚得几乎能刮下泥来,就连指甲缝里都渗着油膏状的杂质 —— 这是引气入体时,灵气冲刷经脉排出的脏腑浊气与陈年毒素,是伐毛洗髓的必经之象。
他猛地打了个寒颤,想起《白诀》里 “洗髓伐骨,垢出肤清” 的记载,来不及细想便抓起衣物冲向溪边。
溪水没过脚踝时,他忍不住发出一声低吟 —— 寻常冷水此刻触在皮肤上竟似温玉般柔和,再无往日的刺骨之感,可见肉身经灵气淬炼后已变得格外敏锐,感知也更为细腻。
双手捧起溪水泼向脖颈,结痂的污垢遇水即化,如融化的沥青般簌簌坠入溪流,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青黑色,溪水都被染得浑浊。
最后一缕污垢被冲走,他愕然发现左小臂上自孩童时便有的刀疤(曾被柴刀划伤)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细腻如温玉的肌肤,在夜色中泛着淡淡的珍珠光泽,触手光滑坚韧。
他试着屈指轻弹自己的小臂,皮肤下传来沉闷的 “嘭” 声,竟似敲击在精铁之上,先前脆弱的肌肉组织此刻透着股柔韧的弹性,仿佛每一寸肌肤都裹着一层无形的灵气护罩,充满了力量感。
“这是... 伐毛洗髓后的变化?” 他喃喃自语,随手捡起岸边拳头大的鹅卵石,掌心微用力便将其捏得粉碎,石屑纷飞间竟无一丝刺痛感,力量较之前明显增长。
低头再看自己的倒影,溪水清晰映照出他的面容:虽仍是少年轮廓,眉骨与下颌线条却硬朗了几分,眼尾微微上挑,眸子深处藏着一丝灵气流转的莹光,透着股脱胎换骨的清冽之气,再非往日的凡俗模样。
他深吸一口气,山林间的草木清香涌入肺腑,灵台清明,心中对修仙之路的信心愈发坚定。
这种与自然灵气微妙共振的感觉,远比洗去污垢更让他震撼 —— 原来当肉身杂质除去,竟能直接与天地灵气产生如此清晰的共鸣,仿佛自己成了山林的一部分,能听见草木生长的呼吸。
穿戴好衣物时,林邑川注意到被污垢浸透的里衣竟在石滩上洇出一圈暗褐色印记,形状隐约似人形,宛如蜕下的旧壳。
他将衣物投入溪流任其漂走,转身望向月光下的山林,忽然感觉视野前所未有的清晰:松针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晕,每一道光纹都清晰可辨;
三十步外的野兔踩断枯枝的脆响如在耳畔,连兔子受惊时竖起的耳朵都能 “看” 得分明;
就连空气中浮动的草木气息,都能分辨出松果的辛香、苔藓的潮意与山菊的淡甜,层次分明。
“原来这才是修士该有的体魄...” 他握紧拳头,感受着经脉中隐隐跃动的灵气,如溪流在血管中轻唱,嘴角扬起一抹坚毅的笑。
此刻的他终于明白,那层令人作呕的污垢不仅是肉身的杂质,更是凡人躯壳的枷锁 —— 而他,已在今夜迈出了挣脱枷锁的第一步。
当第一缕晨雾漫过山谷时,林邑川迎着曙光舒展身躯,衣袂下的少年背影虽仍单薄,却已隐隐透出利剑初出鞘的锋芒,骨骼舒展间竟带着灵气流动的轻响。
林邑川套上备用青衫,布料触肤时带着灵气滋养后的顺滑,忽然想起岩壁石缝里藏着的 “宝贝”。
那是之前百山历练在两位修仙者两败俱亡时捡到的。
他踩着带露的草径快步来到崖壁下,草叶上的露珠沾湿裤脚,却丝毫未觉冰凉。
寻找到一长木枝,对准石缝轻轻一挑,两个暗褐色储物袋与一柄裹着粗麻布的小剑顿时滑落出来,在晨露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袋口的绳结上还缠着几根干枯的灵草。
依照《白诀》所述,储物袋需滴血认主方能使用。
他深吸一口气,咬破指尖,殷红的血珠立刻涌出。
将鲜血分别滴在两个储物袋上,血色刚一触及布料,便如活物般迅速渗入,在袋面化作两道淡红印记,似花朵般缓缓绽放。
紧接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灵气波动从袋中传来,与他的灵识产生细微共鸣,仿佛两个沉睡的生命被唤醒。
当他试着以意念触碰印记时,眼前突然浮现出两片朦胧的 “空间视野”,各有三方大小:左侧储物袋内整齐码放着青、白、红、紫等各色灵石,如宝石般璀璨,粗略一数竟有一百二十余块;
叠着三身绸缎衣物,其中一套月白色中衣尚未拆封,袖口处绣着淡竹纹路,针脚细密,显然是前主人的珍藏;
还有四枚玉简,玉质温润,隐隐有灵光流转;
四个玉盒,盒身刻着繁复花纹,应是存放灵药之用;
十瓶丹药,瓶身贴着不同标签;
另有两个小木箱,箱锁上缠着灵绳。
林邑川以灵识探入储物袋,首次尝试取灵石时,指尖微颤,半天才扯出一块。
反复练习数次后,取物渐顺,可放入时却屡屡碰壁。
他猛然忆起《白诀》所述,需先以灵识锁定袋内空位,再托物于袋口,以意念送入。
如此反复操练十余次,终于能流畅取放,灵识一动,物品便应声而出或悄然入袋。
右侧袋中则有一百一十块各色灵石,五瓶丹药,两身耐磨的麻布劲装,两枚玉简,还有些零散的符纸与灵木炭。
林邑川将两个储物袋里的灵石和衣物都取出放在一处干净的地上。
他先将衣物按新旧分类,把未穿过的月白中衣叠好收入内侧储物格,指尖拂过绸缎时,能感受到布料中残留的微弱灵气,不知是什么材料织成。
再将目光投向那堆灵石:青色灵石散发着清新草木气息,入手微凉,应是木属性灵石;
白色灵石表面凝结着细小冰晶,透着丝丝寒意,是水属性灵石;
红色灵石内隐约有火纹流转,握在掌心竟有温热感,当属火属性 —— 这些都是练气期修士常用的下品灵石。
其中混杂的十几块紫色灵石尤为珍贵,光晕凝练如晚霞,入手沉重,灵气波动远比下品灵石醇厚,应是中阶 “紫晶灵石”,一块便可抵百块下品灵石,能提供更精纯的灵气。
处理完衣物与灵石,其他的玉简、丹药、玉盒等物他准备回家再仔细清理,以免在野外分心。
林邑川转而拿起那柄裹着麻布的小剑,麻布一拆,剑身立刻泛出幽蓝光泽,刃口薄如蝉翼,在晨光下折射出冷冽的锋芒。
剑身上刻着细密的云纹,剑柄处缠着防滑的灵藤,末端还缀着一颗小小的青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