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来了!” 有人喊了一声,百姓们纷纷让开,石碑上 “格物惠民功德碑” 七个大字刚刻好,还沾着石粉,笔画间透着朴实的力道。
王老汉放下凿子,满手都是石屑,他拉着我的手,手上的老茧蹭得我手心发痒:“李大人,俺们商量了好久,这文气农具虽是格物院造的。”
“可要是没有您推着搞新政,没有您天天来教俺们用,俺们今年哪能收这么多粮?”
他指着旁边的粮堆,金黄的稻谷堆得像小山,还有玉米、豆子装在麻袋里,堆在田埂上。
“您看,今年的稻子亩产比去年多了四成,俺家收的粮够吃两年,还能留着明年的种。”
“这碑立在这儿,要让俺们的娃、娃的娃都知道,大唐有个为百姓办事的李大人,有个能让百姓吃饱饭的好新政!”
周围的百姓都跟着点头,有人递过来一碗新煮的青莲米粥:“李大人,您尝尝,这是用今年的新米煮的,香得很!”
张生带着书院的少年们捧着鲜花过来,放在碑前,少年们齐声念起《农家赋》:“文气为引,犁通天地……” 声音清脆,在田野里传得很远。
我看着石碑上的字,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笑脸,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世家的刁难、朝堂的质疑,在这一刻都变得不重要了。
百姓的认可,比任何功名、任何文名都珍贵。
风卷着稻花香吹过来,我接过那碗米粥,喝了一口,甜香从嘴里一直暖到心里。
秋收的消息传到长安,武则天很快召我入宫,议的是灾区赋税和盐政的事。
刚进紫宸殿,就见户部的王大人站在殿中,手里拿着账本,脸色不太好看。
武则天见我进来,指了指旁边的座位:“李爱卿来了,正好,朕正和大臣们议着灾区赋税的事,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站起身,把亳州、宿州等地的灾情奏报递上去:“陛下,去年亳州水患,百姓减产严重。臣建议,减免这些灾区明年的赋税,让百姓能留足粮种,好好休养。”
话音刚落,王大人就跳了出来,白须抖得厉害:“李大人此法不妥!灾区赋税本是国库重要来源,一旦减免,边防的军饷、京官的俸禄从何而来?”
“再说,官盐专卖的事,你还要动世家的利益,这要是激起民变,谁来担责?”
殿内的几个老臣也跟着附和,有的说 “百姓惯会得寸进尺”,有的说 “世家根基深厚,动不得”。
我看着他们,突然想起田边那些捧着稻穗的农民,想起王老汉满是老茧的手,心里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
我上前一步,声音掷地有声:“王大人可知,去年亳州百姓交不起赋税,逃荒者十有其三,有的人家甚至卖了孩子换粮?”
“此时减免赋税,是让他们能活下去,能留着力气明年再种粮。百姓有粮,才能向朝廷交粮;百姓安稳,大唐才能安稳!”
“这难道不是国库的根本?”
我又看向那些附和的老臣:“至于官盐专卖,王大人敢说,世家没有靠私盐敛财?”
“私盐贩子把盐价抬得比米还贵,百姓吃不起盐,浑身没力气,连地都种不了;”
“而世家呢?靠着私盐赚的钱,养着私兵,囤积粮食,等着看朝廷的笑话!这才是真正的祸乱之源!”
“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所有人,“若百姓都活不下去,都逃荒了,就算国库堆满了金银,又有谁来种粮?又有谁来守护大唐的疆土?”
“陛下推行新政,不是为了让世家享乐,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这话刚落,武则天就放下手里的朱笔,语气坚定:“李爱卿所言,正合朕意。轻徭薄赋、官盐专卖,即日起在灾区推行,有敢阻挠者,以抗旨论!”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王大人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敢再说什么。
我看着武则天的眼神,心里满是感激。
从推行青莲稻种到文气农具,再到如今的轻徭薄赋,她始终站在我这边,用女帝的权威护住了新政,护住了百姓。
君臣同心,大概就是这样吧,我为百姓说话,她为新政撑腰。
新政推行后,我请旨去亳州视察。
刚进县城,就见街边盖起了新瓦房,房檐下挂着玉米和红辣椒,有妇人在门口晒粮食,手里还哼着小曲;
孩子们追着玩,手里拿着糖糕,脸上沾着糖霜。
走到村头,见有几个工匠在装新的文气水车,旁边围了不少孩子。
工匠们说,这是格物院新改良的,不仅能引水,还能借着文气脱粒。
一个腼腆的小工匠见了我,赶紧上前:“李大人,这是俺们小王师傅想的招,他说之前看他娘脱粒太累,就琢磨着让水车多干点活,这样妇人孩子们就能少遭点罪。”
我看着那个正在调试水车的小王师傅,不过二十来岁,手上满是水泡,却笑得很开心。
突然觉得,大唐的希望,不仅在热血的少年身上,也在这些为百姓琢磨办法的工匠身上,在这些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农民身上。
从亳州回来,长安已经入冬,街上的行人都裹着厚衣,却个个面带笑意。
粮铺前挂着 “新米上市” 的牌子,买米的人排着队;
盐铺里的官盐价格便宜,百姓们提着篮子争相购买。
傍晚,我站在城楼上,看着
粮铺的伙计正帮老人扛米袋,书院里传来少年们读《大唐少年说》的声音,远处的格物院还亮着灯,工匠们大概还在琢磨新的农具。
夜风拂过,带着远处农田的气息,寒冷中却透着暖意。
我想起朝堂上的辩论,想起田边百姓的欢呼,想起石碑上的 “格物惠民”。
突然明白:大唐的强大,从来不是靠世家的权势,不是靠国库的金银。
而是靠每一个踏实种地的农民,每一个琢磨农具的工匠,每一个热血报国的少年。
靠君臣同心,把百姓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