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踏出皇宫时,寒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他却浑然不觉。
御书房里李世民那憋得铁青的脸。
魏征等人小心翼翼的劝谏。
还有李泰那副生怕事不大的模样。
都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
最终化为一抹淡然的笑意。
回到东宫。
他径直走入书房。
挥手屏退了上前伺候的内侍。
炭火盆里的银骨炭燃得正旺,将整间屋子烘得暖意融融,驱散了冬日的寒凉。
李承乾走到案前。
推开堆积的奏疏,摊开一张泛黄的宣纸。
又拎起一支狼毫笔,蘸饱了松烟墨。
笔尖落在纸上,先是勾勒出一个粗陋的圆形,随即又添上手柄、卡槽,线条在他笔下逐渐清晰。
他时而停顿。
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
时而俯身修改。
眉头微蹙。
列装黑火药的难题,从御书房出来时便在他心头盘旋。
粉末状的黑火药太娇贵,战场之上风霜雨露,稍有不慎便会受潮失效。
士兵随身携带,既占地方又不安全。
万一磕碰摩擦,没等对敌先伤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
单纯撒出去的黑火药,威力分散,远不如集中引爆来得迅猛。
而大唐如今的铁器工艺,他早已心中有数。
冶铁炉的温度不够,锻造技术也粗糙,想造出复杂的枪械,无异于痴人说梦。
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木质投掷器便是最优解。
木材易得,东宫工坊里的匠人便能打造。
工艺简单,士兵上手也快,只需在前端加装一个密闭的木槽,填入包裹好的黑火药,投掷出去后便能落地引爆,威力足可震慑敌军。
不知不觉间,案牍上的图纸已然成型。
那是一种类似投石机缩小版的投掷器。
手柄长约三尺,前端木槽呈弧形,卡槽设计巧妙,既能固定黑火药包,又能在投掷时顺势发力,让其飞得更远更准。
李承乾放下笔。
对着图纸端详片刻。
又提笔在旁边批注上尺寸、用料,甚至标注了木槽的厚度,防止引爆时木屑飞溅伤己。
做完这一切,他伸了个懒腰,将笔一搁。
书房里静悄悄的。
只有炭火偶尔噼啪作响。
李承乾顿觉有些无聊。
御书房的争执费了些心神,此刻倒想找点乐子放松一下。
“来人。”
李承乾扬声道。
一名内侍应声而入,躬身听令。
“去金雀轩一趟,把程处默给孤叫来。”
李承乾吩咐道,“告诉他,孤有要事与他商议,让他即刻赶来。”
“是。”
内侍不敢耽搁。
连忙躬身退下。
金雀轩如今既是白糖的售卖总栈。
后院又改建了黑火药的生产工坊。
程处默这些日子几乎吃住都在那里。
一边要盯着白糖的销量,核算账目。
一边要监督黑火药的炼制,确保配方不泄露,工艺不出错,忙得脚不沾地。
自然没法在东宫候命。
内侍走后,书房里又恢复了宁静。
李承乾起身踱步,目光扫过墙角的乐器,忽然想起东宫还有个歌舞团。
“传东宫歌舞团来书房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