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
他没再说什么,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第一步,重塑印象,保持距离,激发好奇,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沈清越将“欲擒故纵”发挥到了极致。
她全身心投入到舞剧巡演和AI艺术项目的deo制作中。
每次与顾衍之的会议,她都准备充分,逻辑清晰,用专业能力和肉眼可见的进步说话。她不再回避他的目光,但眼神里只有对项目的专注,没有丝毫多余的情绪。
但在细微之处,她又会留下若有似无的痕迹。
比如,她会“偶然”让顾衍之看到她在休息间隙翻看金融书籍时微微蹙眉的困扰模样;
比如,她会在微信回复严谨的工作内容后,“顺手”拍一张团队加班吃盒饭的照片发过去,配文“顾总的能量补给站效果显着”;又比如,她真的和团队去了那家私房菜馆,然后让同事在朋友圈发合照确保顾衍之能看到,并配文“感谢老板犒劳,继续加油!”
她不再去那家容易“偶遇”的酒吧,而是规律地出现在那家健身房。
她知道,顾衍之既然给了卡,就一定能收到她的消费记录。她就是要让他知道,她接受了他的“安排”,并且很“听话”地在用健康的方式发泄压力。
她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努力、上进、懂得感恩、偶尔需要指引、却又极具专业精神和独立意识的“完美潜力股”。
顾衍之的微信消息依旧言简意赅,但频率似乎无形中增加了。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工作,偶尔会问一句“书看到第几章了?”或者“那家店的蟹粉豆腐怎么样?”
沈清越的回复总是延迟片刻,内容礼貌而简短,优先回答工作问题,对私人问题则选择性地回答,且绝不延伸话题。
她像一位最有耐心的渔夫,缓缓收着线,让鱼儿在水中挣扎,却始终不急于提起钓竿。
她能感觉到顾衍之的兴趣在与日俱增。他看她的眼神,不再是纯粹的审视和利用,多了几分真正的欣赏,甚至是一种等待。
他在等待一个能让他再次切入她私人领域的机会。
沈清越站在练功房的镜子前,看着里面那个眼神日益坚定、充满力量的自己。
她知道,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她正在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向他。
不是扑向他,而是吸引他,引导他,最终,让他心甘情愿地,走入她精心编织的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