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雾坳带回的山货,可把府城铺子里的人都给镇住了。
“俺的娘!这蘑菇金黄金黄的,咋跟小伞似的?”赵四拿起一朵颜色鲜艳的菌菇,啧啧称奇。
周寡妇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罐野蜂蜜,对着光看:“这蜜稠得能拉丝,闻着就一股花香,比咱以前收的强多了!”
小翠则对着一堆野板栗爱不释手:“这栗子个大,壳还亮,糖炒了肯定香掉牙!”
李二狗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也高兴,但没忘了茶棚老者的提醒。他沉声道:“好东西是有了,可咱不能声张。特别是这落云寨的来历,谁问起来都只说从西山深处收来的,具体地方绝不能提。”
周寡妇点头:“二狗说得对,怀璧其罪。咱悄悄用,把点心做得更精些。”
于是,铺子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秘密研发”。用那金黄的“松伞菇”剁碎和肉末做成菌菇鲜肉包,蒸熟后咬一口,满嘴都是山野的鲜香;用野板栗磨成细粉,掺在面里做成的“栗子糕”,口感绵密,栗香浓郁;最绝的是那野蜂蜜,无论是用来调和枣泥馅,还是直接涂抹在刚出炉的饼子上,都让点心的风味提升了一个档次。
这些用了新山货的点心,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只是悄悄混在常规点心里售卖。可食客的嘴巴是刁的,好东西自己会说话。
没过几天,老主顾们就发现了不同。
“李掌柜,今儿这枣泥馅儿,吃着格外润,甜得也正,不像往常那么齁。”
“这菌菇包鲜得很!是换了新蘑菇?”
“给我称二斤这栗子糕,俺家老太太就爱吃这口!”
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虽然铺子没明说,但“小河李记又出了更好吃的新品”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有些老饕甚至专门挑着时辰来,就为买那几样用了新山货的点心。
这日,陈老夫人府上的管家又来了,尝了新出的栗子糕后,大为赞赏,当场又加订了一批,说是府台大人家的老太太也要尝尝。这无疑又是一块金字招牌。
然而,正如那神秘老者所料,树大招风。小河李记生意越红火,暗处的眼睛就盯得越紧。
吴记粮行的吴掌柜,自然也听说了风声。他坐在太师椅上,听着伙计的汇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打听清楚了?真是西山深处来的新货?”
“回掌柜的,小的们多方打听,只听说来自西山,具体地方……小河李记的人口风紧得很,问不出来。但那点心味道确实更胜从前,买的人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