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一过,早晚就带了凉意。院里的老槐树开始零零星星地落叶,风一吹,打着旋儿飘下来。
这日清晨,周寡妇推开灶房门,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哎哟,这天说凉就凉了,得加件衣裳了。”
桂枝跟着出来,哈出一口白气:“可不是嘛周婶,俺看今早得熬锅热粥暖暖身子。”
前头铺子里,赵四正忙着把夏季的饮子牌子撤下来,一边忙活一边嘟囔:“凉糕西瓜汁都卖不动了,该换点热乎的喽。”
李二狗从后院转出来,手里捧着新收的山货:“四哥说得对。周婶,咱得琢磨些秋冬季的点心了。”
周寡妇擦擦手:“俺正想着呢。天凉了,该做些油茶面、芝麻糊,热热乎乎地喝着暖和。”
小丫举着账本跑过来:“哥!咱黍米不多了,得进货了。”
孙铁柱从库房出来,拍拍身上的灰:“后沟村石老汉前个儿捎信来,说新黍米下来了,问咱要不要。”
李二狗想了想:“要!今年得多备些。天冷了点心卖得多,再者...”
他压低声音:“听说新知县要来了,粮价怕是要涨。”
正说着,郑老爹拄着拐来了,后头跟着个生面孔的中年人。
“二狗啊,这是俺远房侄子,在邻县开杂货铺的。尝了你家点心,非要来亲眼看看。”
那中年人拱手笑道:“李东家,久仰。您家的山药糕可是一绝,俺想批些到铺子里卖,不知可否?”
这可是头一回有外县的生意!赵四激动得直搓手,周寡妇也喜上眉梢。
李二狗忙将人让进屋里,吩咐桂枝上来茶。
谈完生意送走客人,赵四兴奋地说:“咱买卖越做越大了!都卖到外县去了!”
周寡妇却有些发愁:“人手怕是不够用了。光咱几个,忙不过来啊。”
这确实是个问题。眼下铺子里里外外就他们几个,旺季一来,肯定忙得脚不沾地。
孙铁柱慢悠悠开口:“俺看后沟村有几个半大小子,手脚麻利,能来帮忙。”
大牛也点头:“石老汉家二小子,能干。”
李二狗琢磨着:“成,明日我去后沟村看看。顺便把新黍米定下来。”
第二天一早,李二狗带着赵四去了后沟村。秋日的山路格外好走,漫山遍野的红叶黄叶,看得人心情舒畅。
石老汉早就在村口等着了,见他们来,笑出一脸褶子:“可把你们盼来了!今年黍米收成好,粒粒饱满!”
来到打谷场,果然见金灿灿的黍米堆成了小山。李二狗抓了一把仔细看,成色确实好。
“石大叔,今年俺们多要些,先定五百斤。”李二狗说。
石老汉喜出望外:“成!成!俺让大伙儿挑最好的给你们!”
说起招工的事,石老汉更高兴了:“俺家二小子正闲着哩!能去帮忙最好不过!”
村里其他人家听说小河李记要招工,也都围上来,这个推荐儿子,那个推荐侄子的。
最后李二狗挑了三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都是老实肯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