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看向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小丫,笑道:“小丫,你的任务最重!这五十个火烧,咱不能像以前那样用荷叶一包就完事。得想法子包得妥帖点,让人家好拿,路上不容易坏。还得写上个名签,就写‘小河李记·肉末火烧’!”
“嗯!”小丫重重点头,小脸严肃得像接受军令,“俺用干净油纸包!包得紧紧的!字也写得工工整整!”
任务分配下去,院子里顿时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周寡妇带着妇人们精心制作,每一个火烧都做得格外饱满金黄。孙铁柱检查食材一丝不苟。小丫则找来最好的油纸,笨拙却认真地练习着包装,还在李二狗的指导下,在一张小红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小河李记”的字样。
李二狗自己则蹲在院子里,看着忙碌的众人,心思早已飞向了遥远的省城。
省城……那该是多大的地方?有多少店铺?多少人?那里的点心卖什么价钱?人们喜欢什么口味?
如果……如果他的点心真的能在省城站稳脚跟,哪怕只是通过这条货船慢慢渗透,那未来的前景……
他不敢细想,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野望在胸中升腾。原本觉得在镇上县里卖卖就不错了,现在才发现,外面的天地如此广阔!
几天后,五十个精心制作、包装妥当的肉末火烧,准时交到了那位省城货船管事的手中。对方看到那用油纸包得整整齐齐、还贴着红纸黑字标签的点心,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满意的笑容:“嘿!你们这乡下铺子,还挺讲究!成,我带回去让伙计们都尝尝!”
送走货船,赵四按照吩咐,果然又从管事那里打听到了一些省城点心的行情和大致口味偏好,虽然零碎,但对李二狗来说,却如同珍宝。
省城的订单,像一颗种子,在李二狗心里埋下了一个更大的梦想。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在本地小打小闹,开始有意识地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他尝试着根据打听来的模糊信息,调整点心的甜咸度和油量,让它更适应可能更“刁钻”的省城口味。他甚至开始琢磨,能不能利用本地的山野特产,开发出一些省城没有的独特点心?
院子还是那个院子,人还是那些人,但大家的精气神却仿佛又上了一个台阶。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的点心,将要走向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虽然前路漫漫,省城市场的大门也只是刚刚裂开一条缝,但希望的火种已然点燃。
李二狗站在院子里,望着远处通往镇外、延伸向远方的土路,目光坚定而悠远。
他知道,这一步迈出去,或许会有更多的艰难和挑战,但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新的野望,如同春日的野草,在他心中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