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早饭过后,院子里便按照新的分工忙碌起来。孙铁柱出门去联络可能的原料供应商,周寡妇也去找相熟的妇人探口风,赵四则准备去县城码头踩点的事宜。
李二狗则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也就是新房角落里临时搭起的一个灶台。他决心要尽快捣鼓出几样能打开新局面、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新品”。
小丫自告奋勇地给他当助手,负责记录和品尝。
“哥,咱们要做啥样的新点心?”小丫拿着小本子和炭笔,一脸期待。
李二狗看着手头有限的材料:面粉、杂粮、豆子、有限的糖和油、鸡蛋、还有之前晒干的一些野菊花、桂花,以及周寡妇从山里换来的少量野蜂蜜和干果碎。
“咱们得做点看起来精致,吃起来特别,还能放得住的东西。”李二狗沉吟道,“光靠杂粮饼子,走不远。”
他首先想到的是升级版的“酥饼”。用猪油代替水来和面,尝试做成油酥皮,里面包上糖、干果碎和野蜂蜜调成的馅料。这需要对手法和火候有极高的要求。
第一次试验,油酥没起层,烤出来硬得像石头,馅料也漏得到处都是。 “失败。”李二狗毫不气馁,和小丫一起分析原因,“油温高了,面没醒到位。”
第二次,调整了油和面的比例,严格控制火候。出炉的酥饼虽然外形还不算完美,但一咬下去,外皮层层酥脆,内馅香甜可口! “成功了!哥,这个好吃!”小丫吃得满嘴渣,眼睛发亮。
李二狗尝了尝,也点点头。虽然比不了现代工艺,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美味点心了。
接着,他又尝试用绿豆粉混合糯米粉,加上糖和野菊花碎,蒸制成“菊花糕”。追求的是那种清甜细腻、带有花香的口感。
这个过程同样曲折,不是太干就是太稀,或者菊花香味没能激发出来。反复调整了几次粉的比例和蒸制时间,终于做出了一锅口感软糯适中、带着淡淡菊花清香、色泽淡绿可爱的糕点。
“这个好看!闻着也香!”小丫评价道。
最后,他还尝试着将肉末炒香,混合盐和香料,包进死面里烤成咸口的“肉末火烧”,虽然粗糙,但胜在顶饿耐放,咸香适口,适合出远门的人。
忙活了一整天,厨房里弥漫着各种甜香、咸香和偶尔的焦糊味。桌上摆满了成功或失败的作品。
傍晚,赵四和孙铁柱先后回来了。一进院子,就被这奇异的香味吸引。
“嚯!二狗兄弟,你这是弄啥呢?这么香!”赵四使劲吸着鼻子。
李二狗笑着将几样成功的作品端上来:“来得正好,尝尝新品。”
赵四拿起一个肉末火烧,咬了一大口,嚼了几下,眼睛顿时瞪圆了:“嗯!香!咸滋滋的,有肉味!这个扛饿!肯定好卖!”
孙铁柱则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菊花糕,尝了一口,细细品味,憨厚的脸上露出惊讶:“这……这糕又软又甜,还有股花香?咋做的?比镇上铺子卖的都不差!”
小丫得意地扬起小脸:“是我哥发明的!叫菊花糕!还有这个酥饼,可酥了!”
李二狗把酥饼递给他们尝。赵四一口下去,酥皮簌簌直掉,他手忙脚乱地接着,连声道:“哎呦!这玩意……这玩意也太酥了!好吃是好吃,就是不禁碰啊,咋拿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