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让赵四送去,都附带一张简陋的“说明书”,上面用工整的字写着点心的原料、寓意(他自己瞎编的),甚至偶尔附上一两句应景的打油诗。这些东西成本不高,但却极大地满足了李文远的文人雅趣,在他同窗中也渐渐有了点小名气。
其次,他加速了养殖业的布局。小鸡小鸭已经长大开始下蛋,虽然产量不多,但每天都能捡到几个热乎乎的蛋,自家吃不完的,就让赵四搭着点心卖,也很受欢迎。那对换来的兔子也成功配对,眼看着母兔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
苜蓿地提供了充足的青饲料,成本极低。李二狗看着这群小家伙,心里无比踏实。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容易被夺走的产业!
再者,他开始尝试开拓更隐蔽的销售渠道。比如,让赵四避开热闹的集市和码头,专门去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聚集地,用稍微低一点的价格批发点心果酱给他们,让货郎帮着销往更远的村落。虽然利润薄点,但销量上去,而且更加分散隐蔽,不易被盯上。
他还惦记着酱料的事。虽然之前做的粗糙,但他没有放弃。一次次试验,调整配方,改善卫生条件。他甚至尝试用小鱼小虾发酵做鱼露虾酱,虽然腥味难以去除,但也算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尝试。
日子再次变得忙碌而充实。但这一次,李二狗的心态已然不同。他不再仅仅盯着镇上方寸之地,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
地里产的,圈里养的,手里做的……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虽然微小却更加稳固的体系。即使镇上生意再次受阻,他也有了一定的退路和缓冲。
当然,他并没有完全放松对刘记的警惕。他知道,暂时的平静不代表永远安全。对方就像一条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再次发起攻击。
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每多积蓄一分力量,未来就多一分应对的底气。
夏天的尾巴就在这种忙碌和积蓄中悄然溜走。秋风渐起,带来了些许凉意。
李二狗站在窝棚门口,看着院子里啄食的鸡鸭,远处金色的苜蓿花海,还有那头正在悠闲吃草的小毛驴,心中充满了感慨。
从一无所有、濒临饿死,到如今有了土地、有了牲口、有了产业、甚至还有了一丝微弱的社会关系,这条路走得艰难无比,但也让他变得更加坚韧和智慧。
风浪暂时平息,但他知道,未来的挑战绝不会少。他必须继续前行,积蓄更多的力量,等待下一个机遇,或者应对下一次风暴。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即将到来的秋天,那里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新的规划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