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二狗就爬起来了。不是他勤快,是饿的,也是被那几条小鱼给刺激的。
他看着那个破篓子,心里琢磨开了。这玩意儿效率太低,守株待兔似的,还得等半天。而且口子设计不合理,鱼进去容易,说不定也能溜出来。得改进!
现代人的思维优势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虽然不是什么工程师,但基本的原理还是懂点的。
他跑到院子后边,那里堆着些原身爹以前砍的竹子,都已经干得发黄了。他挑了几根粗细合适的,又找出那把锈迹斑斑的柴刀,笨手笨脚地开始劈竹子。
小丫被动静吵醒,揉着眼睛出来:“哥,你干啥呢?”
“哥做个好东西,以后咱们天天有鱼吃!”李二狗信心满满,虽然手上被竹刺划了好几道口子。
他回想看过的视频和纪录片里的那种地笼或者鱼篓结构,试图用竹片编一个入口是漏斗状的篓子。鱼从大口钻进去,想从小口出来就难了。这样只要扔河里,过一段时间去收,里面肯定有货!
想法是美好的,过程是艰难的。李二狗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编出来的玩意儿歪歪扭扭,漏斗口也做得别别扭扭。折腾了一上午,浪费了好几根竹子,总算做出一个看起来勉强能用的“改良版”鱼篓。
他顾不上吃那点没油星的早饭,兴冲冲地又跑到河边。这次他特意往河沟下游走了走,找了个水草更茂密、看起来鱼更多的地方。把昨天剩下的鱼肠子(没舍得扔)放进新鱼篓当诱饵,小心翼翼地把篓子沉进水里,固定好绳子,还在岸边做了个不起眼的标记。
“哥,这能行吗?”小丫全程跟着,眼里又是期待又是怀疑。
“放心!肯定比昨天的强!”李二狗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也在打鼓。
这次他没傻等,带着小丫在附近又挖了点野菜,顺便教小丫辨认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其实是原身记忆加上他半蒙半猜。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兄妹俩回到下篓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