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汴京早餐合伙人 > 第203章 盐引豆疑与暗室传薪

第203章 盐引豆疑与暗室传薪(2 / 2)

“这肉……看似新鲜,但细闻有极淡的腥臊气,摸之微粘,怕是放得稍久,已开始变质……”

“这盐……这盘白的尝着纯正,那盘略带黄色的,尝后舌尖有涩感,好像……好像掺了别的什么东西?”

他的判断,与林小满事先标记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尤其是对盐的鉴别,连林小满都微微讶异,那盘略带黄色的盐,她确实掺入了极微量的、常用于检验食盐纯度的皂角粉,常人根本尝不出来!阿卯的味觉敏锐度,已远超常人想象!

满堂寂静,继而爆发出由衷的赞叹声!先前对阿卯独占先生青睐略有微词的学子,此刻也心服口服。林小满心中激荡,这孩子不仅是天赋异禀,更难得的是那份沉静、专注与近乎本能的谨慎,这正是应对复杂局面、尤其是防范暗中下毒所必需的品质!

“阿卯,你做得极好!”林小满毫不吝啬地赞扬,“辨物之精,在于心静;察微之明,在于专注。 你能于寻常处见不寻常,此乃大才!但切记,此能力乃双刃剑,可用于济世,亦可被歹人利用。今后,你更需修心养性,明辨是非,使此天赋用于正道,守护该守护之人。”

她的话语,既是鼓励,也是隐晦的提醒与寄托。阿卯似懂非懂,但感受到先生的期许,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被认可的光芒。

课后,林小满将阿卯带到自己的配药室,这里存放着更多药材和食材样本,环境也更私密。她开始传授他一些更深入的、胡老头笔记中记载的食材掺假、药性相克、以及常见毒物微量残留的辨识技巧。她教他如何通过火焰灼烧观察烟雾颜色辨别油脂纯度,如何用银针与特定试剂反应检测某些矿物毒素,如何通过食材与水混合后的沉淀物判断是否被污染……这些知识,已远超普通厨艺或药膳范畴,更偏向于实用性的安全检测与防范。

林小满教得用心,阿卯学得痴迷。在这间弥漫着药香的静谧斗室内,一教一学,仿佛暂时隔绝了外界的纷扰与危险。林小满看着阿卯专注的侧脸,心中既感欣慰,又有一丝隐忧。将这年幼的孩子卷入可能的阴谋漩涡,是对是错?但转念一想,乱世之中,拥有自保与识破危险的能力,或许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与此同时,赵琰那边的暗中排查也有了初步进展。巽风回报,庄内统一发放的布鞋鞋底花纹虽有相似,但经仔细比对,在药圃泥地发现的半个脚印,其磨损特征与负责后院杂役、兼管部分豆料晾晒的老仆 常贵的鞋底极为吻合!而秦义也发现,常贵近日行为有些异常,曾两次借口家中老母生病,在非规定时间外出,且归庄时间与庄外暗哨发现可疑人影出现的时间点有重叠!

更令人起疑的是,石坚在观察学子时发现,一名平日沉默寡言、但学习刻苦、尤其对豆制品发酵工艺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子李墩,曾数次在课后向常贵请教豆子泡发技巧,两人接触看似正常,但在一次“豆与盐”相关的药膳课后,李墩曾将自己笔记中关于“盐在豆制品中点卤成型关键作用”的部分,主动拿给常贵看,而常贵当时的神色,有一丝难以察觉的不自然!

“豆”与“盐”的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常贵和李墩!但证据尚不充分,且李墩是学子,动机不明,贸然行动恐伤及无辜,更会惊动可能存在的其他内奸。

“继续暗中监视,收集更多证据。”赵琰沉声道,“尤其是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渠道。我们要放长线,钓大鱼,最好能人赃并获,揪出整个链条!”

就在这内紧外松、暗流涌动之际,庄外再次传来不利消息:石坚派出的暗哨发现,一伙扮作茶叶商人的神秘人已入驻离“五味居”不到二十里的一个小镇,这些人举止干练,目光锐利,不似寻常商贾,且有人曾暗中向当地药铺打听过七夜草的踪迹!幽冥火的“酉”字组,似乎真的逼近了!

内奸未清,外敌已至!形势危如累卵!

是夜,林小满心事重重,难以入眠。她起身来到阿卯居住的通铺外,想看看这孩子是否安睡。却见窗纸上映出阿卯瘦小的身影,他竟未睡,正就着微弱的油灯光亮,小心翼翼地用林小满今日所教的方法,反复比对、嗅尝着几小包看似相同的盐粒和豆粉,神情专注得令人心疼。

这孩子,似乎也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想帮上忙,想守护这个给予他温暖和希望的“家”。

林小满鼻尖一酸,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保护欲。无论前路如何艰险,她一定要护住这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护住这“五味居”内点点求知的星火。

然而,次日清晨,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那名被重点监视的学子李墩,突然病倒了!症状是上吐下泻,浑身发冷,似急症,但庄内医师诊治后,却觉得脉象有些蹊跷,不似寻常风寒食伤。

是巧合?还是……内奸察觉到了被监视,开始灭口或制造混乱?

林小满心中猛地一沉,立刻快步向李墩的住处赶去。这突如其来的病倒,是揭开谜团的关键,还是另一个更深的陷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