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汴京早餐合伙人 > 第146章 化悲为策与蛛丝马迹

第146章 化悲为策与蛛丝马迹(2 / 2)

她心中起疑,立刻下令彻查这批干菇的来源。负责采办的兵部小吏支支吾吾,最后才坦白,这批货并非官仓调拨,而是一家名为“兴隆记”的商号以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主动供应的,说是陇西新到的上等货。

“兴隆记?”林小满立刻警觉,她记得这个商号!在追查孙党与北疆往来时,似乎见过这个名字,与之前的“盛源隆”似有关联!她不动声色,取了一些样品带回府中仔细研究。她将干菇浸泡、清洗,仔细检查水底沉淀物,并用银针试探。果然,在菇伞褶皱深处,她发现了一些极细微的、非天然的暗红色粉末!她取出一小撮粉末,凑近烛火小心灼烧,一股熟悉的、带着些许腥檀气的异香弥漫开来!

这味道……与她记忆中,胡德海那枚曼陀罗香囊残留的气息,以及七星塔祭坛上那幽绿灯焰燃烧时的味道,有几分相似!这是西域拜火教常用的一种迷幻药剂的原料之一!虽然剂量极微,混入大量干菇中难以察觉,但若长期食用,潜移默化,足以让士卒精神亢奋或萎靡,影响判断力!

有人在军粮中做手脚!目标直指京畿驻军!联想到韩德海与西域的勾结,这绝非偶然!这“兴隆记”定然是他们在京城的暗桩之一!他们的触手,竟然已经伸到了天子脚下的军队补给中!其心可诛!

林小满惊出一身冷汗,立刻将此事密报给皇帝。皇帝闻奏震怒,下令彻查“兴隆记”,果然顺藤摸瓜,揪出了一个潜伏在兵部后勤系统的小小蛀虫,并查封了商号。虽然“兴隆记”掌柜提前得到风声潜逃,但此事无疑敲响了警钟,也让林小满在军粮改制中树立了威信,无人再敢轻视。

然而,这条线索似乎与赵琰的下落并无直接关联。林小满的心依旧悬在半空。

就在新式军粮在京畿大营试吃获得士卒好评,兵部准备奏请推广至北疆前线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带来了关于赵琰的蛛丝马迹。

这天深夜,林小满仍在作坊核对账目,一名负责在外围警戒的“夜枭”暗卫悄然来报:“姑娘,外面有个老乞丐,塞给属下这个,说是感谢姑娘白日施舍的饼,还说了句奇怪的话。” 暗卫递上一块脏兮兮的破布。

林小满接过破布,打开一看,里面包着一小截被烧焦的、带有细微鳞片纹路的黑色皮绳,像是马鞭或某种饰物上的残片。破布内侧,用炭灰写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北漠”**!

北漠?!这皮绳的质地和编织手法,分明是北漠贵族常用的样式!老乞丐?感谢施舍?这分明是有人借乞丐之手传递消息!

林小满心脏狂跳,立刻追问:“那老乞丐呢?”

“属下当时觉得可疑,想拦住他,但他混入流民中,转眼就不见了。”暗卫惭愧道。

“他还说了什么奇怪的话?”

暗卫努力回忆:“他说……‘狼盯上的肉,鹰也叼不走,沙子底下,或许有水源’。”

狼盯上的肉,鹰也叼不走?沙子底下有水源?这像是北漠的谚语!意思是……被强者(狼,指韩德海或北漠势力)争夺的东西(赵琰),另一方(鹰,指朝廷或另一方势力)未必能得到,但或许在绝境(沙子)中,藏有一线生机(水源)?

这消息是在暗示,赵琰可能落入了北漠人之手,但未必在韩德海的控制下?甚至可能还活着,藏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林小满紧紧攥着那截焦黑的皮绳,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无论这消息是真是假,来自何方,这都可能是目前唯一的线索!

她立刻下令秘密搜寻那名老乞丐,同时将这截皮绳和那句谚语,通过最隐秘的渠道,火速送往北疆,交给仍在暗中活动的“夜枭”残部。

数日后,北疆终于传回密报,经过辨认,那皮绳的质地和编织法,确实与北漠王庭直属的“苍狼卫”所用之物极为相似!而“沙子底下有水源”这句谚语,在北漠常用来指代边境线上一些隐秘的绿洲或废弃古城遗迹!

赵琰的下落,第一次出现了明确的指向——他很可能还活着,并且落在了北漠王庭直属的“苍狼卫”手中,被藏匿在边境附近的某个隐秘地点!

希望之火,再次在林小满心中点燃,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忧虑。落入北漠王庭手中,处境只怕比落在韩德海手中更加凶险万分!如何才能从虎狼环伺的北漠腹地,救出赵琰?

就在她心急如焚,苦思对策之际,宫中也传来了新的动向。皇帝再次召见了她,而这次,御书房内,除了皇帝,还站着一位身着戎装、面色冷峻、眼神如鹰隼般的独臂老将。

皇帝看着林小满,目光深邃,缓缓开口道:

“林小满,军粮改制初见成效,朕心甚慰。北疆局势,已不容再拖。朕决定,对韩德海动手。这位是镇北侯李老将军,他将秘密前往北疆,整肃军务。至于琰儿的下落……”皇帝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位独臂老将,“或许,需要一支特殊的‘商队’,深入大漠,方能寻得。你,可愿再为朕,走一趟这龙潭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