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夕,几名官差气势汹汹地上门,以“粽子用料不洁,吃坏路人”为由,意欲查封“林记”,场面瞬间大乱。店内体验包粽子的顾客们惊慌失措,孩童啼哭,喜庆氛围荡然无存。这无疑是苏清远勾结官府,在节骨眼上发起的致命一击!
林小满强压心中惊涛,快步迎上,神色镇定自若,拦在官差面前,先行一礼:“各位差爷,且慢!不知是何人投诉?所食粽子可否带来验看?我‘林记’所有食材,来源清晰,制作过程透明,绝无可能有不洁之物!今日恰有诸多宾客在此,可否容民女当众澄清,若真有错,再封不迟!”
她声音清朗,有理有据,目光直视那为首的钱巡检。钱巡检没料到这年轻女子如此沉着,又被店内众多衣着体面的宾客注视着,一时有些骑虎难下。他色厉内荏地喝道:“有人证物证!岂容你狡辩!速速让开!”
“差爷!”李翰林见状,拄着拐杖起身,沉声道:“老夫今日在此,所见食材皆新鲜,工序亦干净。若无实证,仅凭一面之词便封店拿人,恐有失公允吧?今日端午佳节,莫要惊扰了百姓祥和。”
李翰林德高望重,他一开口,其他几位士绅也纷纷附和。众目睽睽之下,钱巡检见难以强行行事,又见林小满坚持要验看所谓“证物”,而他们根本拿不出像样的脏粽子(本就是诬告),只得悻悻撂下几句狠话,说什么“暂且记下,日后严查”,便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虚惊一场,却让林小满惊出一身冷汗。苏清远的手段愈发卑劣且直接,竟动用官府力量!这次虽侥幸化解,下次呢?必须尽快提升“林记”的声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官府也不敢轻易动她!
这场风波,反而更加坚定了她要在端午品鉴会上打响“林记”招牌的决心。而底气,正来自赵琰暗中铺就的那条“特殊渠道”。
就在官差闹事的前两日,那位“南北货栈”的文先生再次悄然来访,这次带来的消息更令人震惊。他并未带来实物,而是低声告知:“林姑娘,眼下有一批宫内‘广储仓’特拨、专供祭祀用的陈年‘珍珠糯米’,因故盈余少许,品质极佳,软糯异常,远非市面寻常糯米可比。若姑娘有意,可少量购得,或能助姑娘端午新品更上一层楼。” 他特意强调,“此事需极度隐秘,交割方式亦非常规。”
宫内特供!祭祀用米!林小满心中剧震!这已远超寻常商业渠道的范畴,分明是赵琰动用了极其隐秘的力量!这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将她往更高的层次推了一把!风险巨大,但机遇更是空前!若能以此米制作端午粽,其品质和象征意义,将彻底碾压市面上所有产品!
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份“厚礼”,并按照文先生指示,由石猛在深夜于汴河一艘不起眼的货船上,完成了这次秘密交接。当她看到那袋米时,更是惊叹:米粒晶莹圆润,大小均匀,宛如珍珠,散发着淡淡的、独特的陈米醇香。此米,绝非凡品!
拥有此米,林小满信心倍增。她精心构思了一款“珍珠贡粽”,作为“林记”端午品鉴会的压轴之作。此粽仅限品鉴会供应,极尽巧思:以“珍珠糯米”为主料,浸泡恰到好处的花雕酒,增添馥郁香气;馅料则选用“南北货栈”提供的极品金华火腿心、太湖淡水瑶柱、以及精心糖渍的桂花莲子,咸甜交织,层次丰富;包裹的粽叶,也选用香气最浓的徽州伏箬。整个制作过程,由林小满亲自严格把关,力求完美。
端午当日,“八珍楼”广发请柬,举办的“端午佳宴”声势浩大,名流云集。苏清远志在必得,推出了由江南名师主理的“八珍粽”,用料奢华,宣传铺天盖地。
而“林记”的品鉴会,则设于店内,规模虽小,却格调清雅。受邀者除李翰林、薛夫子等文坛名宿外,还有多位通过会员渠道筛选出的真正美食爱好者和注重生活品质的官宦家眷。林小满并未过度宣传,只强调“尝鲜”、“品鉴”。
品鉴会开始,先呈上常规的“五色祈福粽”和几款端午茶点,已获好评。当压轴的“珍珠贡粽”端上时,并未过多介绍,只说是“尝试古法新制”。宾客们剥开墨绿粽叶的瞬间,一股混合着箬叶清香、酒香和火腿油脂香的独特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令人精神一振。再看粽体,米粒晶莹剔透,紧密相连却又不失颗粒感,火腿如红玉,瑶柱似白金,莲子如琥珀,色彩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