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州海军基地一间经过特殊改造、兼具实验室与训练场功能的地下设施内,沈鲸川迎来了一场对他能力边界的系统性“体检”。
参与人员除了王主任和两位之前见过的负责人外,还多了几位穿着白大褂、神情专注的科研人员。
整个检测过程严谨而循序渐进,充满了高科技仪器的嗡鸣与数据记录的滴答声。
第一阶段是基础生理与能量反应监测。
沈鲸川被要求连接上各种精密的传感器,监测他在静息状态和不同程度催动龙珠力量时的心率、脑波、体温、体表能量辐射等指标。
科研人员看着屏幕上跳跃的、远超常人的数据曲线,尤其是当沈鲸川稍微引动龙珠力量时,仪器捕捉到的那股温和却磅礴的生命能量反应,纷纷露出难以置信又极度兴奋的神情。
“生命磁场强度是基准值的数百倍,而且还在缓慢增长!”
“细胞活性……这简直是超人!”
“能量源似乎与海洋环境存在某种共鸣……”
第二阶段是水下能力测试,在特制的深水压力模拟舱中进行。
这是一个巨大的、可以模拟万米深海压力的水舱。
首先是下潜与压力耐受。
沈鲸川轻松下潜到模拟的一万五千米深度,并在那里停留了十分钟,面色如常,让观察窗外穿着抗压服的科研人员目瞪口呆。
然后他需要按照指令,用水流操控悬浮在水中的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球体,完成精确的移动、排列甚至模拟攻击。
结果显示,他对水流的控制达到了毫米级的精度,并能同时分心操控数十个目标。
科研人员又让他测试一下用纯粹的水流冲击力能达到什么程度。
结果,一道被他高度压缩的水箭,在测试靶材上留下了堪比穿甲弹的深坑。
而在障碍赛道中,他的移动速度远超最快的鱼雷,转向灵活得违背物理常识。
第三阶段是海洋生物沟通尝试
在一个连接着真实海水的巨大观察池旁,科研人员引入了数种海洋生物,从普通的鱼群到一只经过驯化、相对温和的小型鲨鱼。
沈鲸川将手浸入水中,龙珠的力量柔和地散发出去。
很快,鱼群如同受到指挥般开始整齐地游动、变换队形。
那只小型鲨鱼也温顺地游到他手下,甚至用头部轻轻蹭了蹭他的手掌,与它对科研人员的警惕形成鲜明对比。
“不是驱赶,是共鸣与引导!”一位海洋生物专家激动地记录着。
在测试接近尾声,进行大范围感知力探测时,沈鲸川闭目凝神,龙珠的感知力如同雷达波般向远方海域扩散。
突然,他猛地睁开眼,眉头紧锁。
“怎么了?”王主任立刻察觉到他神色有异。
“那个方向,”沈鲸川指向东南方,语气凝重。
“大概距离这里七百海里,我好像又捕捉到了那个实验室的能量波动,很微弱,但很特殊。而且似乎有某种大型生物被激活的躁动感,带着痛苦和攻击性。”
这个意外发现让所有在场人员都紧张起来。
科研人员立刻调取卫星和远程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