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有接到询问的电话,得知姜玉开门了,陆续有人上门,要求订购刺绣图。
眼看要排到年后,姜玉在门口挂了一个招聘绣娘的广告牌。
闷着头在家绣花的,自然不知道姜玉的含金量。
稍微看点报纸,或者看电视的人,都知道机会来了。
她们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绣品,来给姜玉挑选。
不管选不选得上,肯定要得一些指点,这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徐玉兰的绣作,跟她的人一样,将江南水乡的柔媚演绎到极致。
只不过,绣幅太小,她没有尝试过篇幅稍大一点的,双面绣更是一窍不通。
近距离的看姜玉手上佳作,她就久久的移不开视线。
“姜师傅,我是本地人,离这里也不太远,您若是愿意指导一二,我愿意留在这里,听你吩咐。”
姜玉,“我绣的作品要根据客人的意思,只要完成的好,每幅图的底价不低于500块。”
徐玉兰十分急切,“我愿意留下拜师。”
哪怕对方出的钱再少,她也愿意学习精湛的绣艺。
她绣的图,因为篇幅太小的缘故,每幅在100块钱到300块钱不等。
跟着姜师傅,不但价钱提升了,还能得到指点,傻子才会拒绝。
当即,姜玉就跟她约定了下一幅绣图。
徐玉兰每天都来,跟上班一样,姜玉就指导她,很快两天就上手了,姜玉就让她带回去绣。
遇到拿不定主意的,还可以过来请教。
这是一幅风景图,不是双面绣,只是比她原先的绣作大上一倍,所以徐玉兰上手快。
第2个被姜玉看上的,是姑苏市周边小镇上的李慧秀,她的功底扎实,只是构思不大胆,配色上也有些问题。
或许在小镇上见识少,挣的钱够家庭开支,她一直挺满足的。
家里的表姐嫁到了姑苏市,偶然看到这里招绣娘,就把她带过来试试。
前面淘汰了几个,眼看到她这里,表姐妹两个都有些紧张。
排在后面这么长时间,也知道了姜玉的大名。
没想到,前面被踢出去了,她却留了下来。
姜玉,“你绣的图并不比前面的人好,我看中你的就是基本功。如果你想留下,日后每绣一幅图都要听我的。
只有做出改变,你才会成气候!”
李慧秀激动的点头,“我一定听师父的。”
姜玉,“你是在这里留宿?还是抽时间上班!”
李慧秀,“我家不在这里,我表姐家也有小孩子,住时间长了也不方便。”
姜玉,“那你学的时候就住在我这里,等你一件作品上手了就可以回去接着绣。”
李慧秀很老实,“行,我可以经常住在这里,还可以帮你看店。”
姜玉点头,收了两个人之后,姜玉就收起了招工的牌子。
她自己也要绣花,还要分精力把两个徒弟带出来。
得等这两个人正常上手了,可以考虑收其他徒弟。
这两个人都比较年轻,徐玉兰二十几岁,李慧秀才十七岁,比红美还小一岁。
学的时候十分虚心,平时在这里也安心刺绣,这孩子不用人操心。
姜玉绣好的一幅作品,叫人装裱后,直接挂在了店里。
还不到一个星期,她的主人就跑过来付钱了。
姜玉准备休息一天,就带着红美逛街,把店铺交给了李慧秀看着。
母女两个去了门市后面的小巷子,看一看周围有没有人卖房的。
像李慧秀这样的,得提供住处,加上她们母女两个,日后还会收其他的徒弟,不能全部挤在门面房里。
姜玉的手上,一共有12万多块钱的。
买个民房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