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小镇上,根本就没见过有卖这种高档货的。
华芳不好意思收,人家非要送给她。
最后还是姜玉说了,利用最后一天,去一趟街上,每人给师父买一样礼品回送。
其他人都很乐意,唯独发起人姜玉留下来,她要看行李,顺便利用时间绣一幅手帕大小的绣品。
姜玉是绣的自己最拿手的牡丹,因为时间有限,两朵红色的牡丹紧挨在一起,一朵含苞待放,一朵鲜艳怒放。
花朵不大,姜玉又加了两三片绿叶。
这只是单面绣,到下午3:00钟就完成了。
几个人一起去了车间里,华芳送的是一条斜纹领带,李龙很高兴的收了。
当姜玉拿出一方手帕,递给钱丽丽,“钱师傅,这是我亲自绣的,送给你做份念想。”
钱丽丽很高兴的接过,“这幅图真漂亮,没想到你这么能干,好像做手绢有点可惜啊!”
华芳凑过来,“那你肯定要装裱起来的,我们姜姨的绣艺在咱们小镇上是出了名的,城里人排队,要请她绣新娘服呢。
对了,就是你这个牡丹花,这一幅值20块钱!”
钱丽丽有些吃惊,她对绣艺没有研究,可出生在姑苏市,对这个行情还是了解的。
绣一幅图在小镇上就能挣20块钱,如果在他们姑苏市,凭绣艺吃饭的话,她这个徒弟挣的钱,要甩自己好几条街呢。
“那我回去就找人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
周围的人嫉妒的眼睛发红,这钱丽丽真的是好运气。
带了一个乡下的徒弟,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收获。
有几个女工停下手里的动作,跑过来看,在见识到那一幅牡丹图之后,又服气的坐回去了。
那牡丹图就跟真的花朵开在手绢上一样,这可是地道的真功夫!
他们后悔死了,没有趁这一段时间,跟这个叫姜玉的女人搞好关系。
现在想沾光也迟了。
隔天一早,几个人将宿舍打扫了一下,提着行李出来,老家厂里的司机又开着那一辆卡车来了。
车间主任沈国志有些为难,“崔厂长,你看咱们这一趟还要带机器回去,这人坐不下啊!”
崔文彪,“那我跟方平山看着机器,你也跟上,叫刘小泉跟几个女工坐客车回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但六台机器要带回去,他们跟着签单的第1批原料货也要跟着小卡车运回去。
除了押运的人,姜玉他们只好转道了。
刘小泉带着6个女同志,急匆匆的去了车站买票。
没想到在这里的墙上也有告示,而且比报纸上的画像放大了不少。
五官的特征也更加清晰些。
尤其是那个鼻子略有些鹰钩鼻。
再加上那个眼神,真的有些微微的熟悉感,真是活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