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方舟的星核动力引擎在“云海星域”的乳白色云层中缓缓穿梭,舷窗外,云雾如棉絮般缠绕舰体,偶尔透出的星光在云海上折射出七彩光晕。嬴云澈手中的神器突然泛起温润的绿光,表面的宇宙共生纹与云层中的能量产生共振,在虚拟星图上勾勒出一片隐藏在云海深处的“能量绿洲”——这里的能量波动既不属于已知的任何文明,也不包含暗物质辐射,反而带着浓郁的自然生机,与地球珠江畔的生态能量有着微妙的相似。
“‘白云升处有人家’……古籍中记载的‘桃源文明’,或许就藏在这里!”艾泽尔展开《宇宙共生宪章》的附录,其中一页手绘的云海地图与星图高度吻合,“上古文明曾有传说,宇宙中存在一处‘共生桃源’,那里的文明摒弃了技术依赖,以自然共生为核心,在宇宙边缘开辟出与世无争的家园,却在暗物质风暴后与外界失联。”
李娇炎调试着星核能量检测仪,屏幕上的数据分析显示:“云海星域的云层蕴含‘云能’,这种能量能净化辐射、滋养生命,且与共生火种的兼容性达95%。但云能形成的‘雾障’会干扰星舰导航,需要用雾隐族的共生孢子与云能融合,制作‘云航罗盘’才能突破。”
“苏璃,你通过宇宙共生网联系雾隐族,请求支援共生孢子;伊恩,带领工程组改造星舰的探测系统,加装云能适配模块;张鹏,在星舰外围布置能量警戒网,防止雾障中的未知生物突袭;老周,准备生态探测设备,一旦找到桃源文明,优先评估双方的共生兼容性。”嬴云澈的指令落地时,神器表面的绿光愈发明亮,仿佛在指引着通往桃源的方向。
第一幕:云航破障——雾能共生觅桃源
雾隐族的孢芽带领孢子运输舰抵达云海星域时,星砂方舟已在雾障外围停留了3小时。孢芽捧着装有“共生母孢子”的琉璃罐,罐中的孢子在云能影响下泛着淡绿色光芒:“母孢子能与云能产生共鸣,顺着能量流动轨迹开辟通道,但需要星核能量维持孢子活性,避免被雾障吞噬。”
李娇炎立刻将星核能量注入琉璃罐,母孢子瞬间苏醒,从罐口飞出,在星舰前方形成一条淡绿色的孢子路径。伊恩操控星舰缓缓跟随孢子前进,改造后的探测系统实时显示雾障密度:“雾障最厚处达500公里,孢子路径能维持2小时,我们必须在时限内找到桃源文明的入口,否则会被困在云海中。”
就在孢子路径即将消散时,舷窗外的云雾突然向两侧分开,一座悬浮在云海中的“云岛”赫然出现——岛上覆盖着翠绿的植被,清澈的溪流在云间流淌,一座座由藤蔓与云石搭建的房屋错落有致,炊烟从屋顶升起,与云雾交织成一幅宁静的画卷。更令人惊喜的是,岛上居民的身影穿梭在田间,他们身着用植物纤维编织的服饰,手中握着木质农具,正忙着收割金黄的“云稻”,脸上满是平和的笑容。
“是桃源文明!”苏璃的声音带着激动,她的星语罗盘突然收到一段温和的意识流——不是复杂的语言,而是纯粹的“欢迎”与“善意”,“他们没有发展高阶技术,却掌握了与云能、自然的完美共生之道。”
星砂方舟缓缓降落在云岛的空地上,桃源文明的首领“云禾”带着族人前来迎接。他的手中捧着一束“云穗”,穗粒泛着淡淡的绿光:“你们是千年来第一个突破雾障的外来者,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与自然共生的信念,这与我们的‘云境共生’理念不谋而合。”
第二幕:云境共生——自然之道启新思
云禾带领星砂团队参观云岛,沿途的景象颠覆了众人对“文明发展”的认知:云稻田里,云能自动汇聚成水滴,均匀灌溉每一株稻苗,无需任何机械辅助;居民的房屋外,藤蔓自动缠绕成遮阳棚,随日照角度调整形态;溪流中,透明的“云鱼”以水中的杂质为食,时刻保持水质清澈——这是一个完全依靠自然规律、与云能深度共生的文明。
“我们的祖先曾掌握高阶技术,却因过度依赖技术,破坏了母星的生态,最终被迫迁徙到这里。”云禾坐在溪边的云石上,手中把玩着云穗,“在云海星域的千年里,我们学会了倾听自然的声音:云能告诉我们何时播种,植被提醒我们何时防灾,就连云鱼的游动轨迹,都能指引我们找到干净的水源。”
嬴云澈蹲下身,触摸着云稻的叶片,能清晰感受到云能在叶脉中流动:“这种‘自然共生’的模式,正是宇宙共生网需要的补充。现在很多文明因技术滥用导致生态失衡,你们的经验或许能帮助他们重建与自然的连接。”
李娇炎采集了云能样本,发现云能中含有“生态修复因子”:“将云能与星核能量混合,能加速受损星球的植被恢复,比单纯使用星核能量效率提升60%。如果桃源文明愿意共享云能应用技术,宇宙共生网的生态修复计划将迈出一大步。”
云禾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带领众人来到云岛中央的“共生祭坛”。祭坛由三块巨大的云石组成,上面刻着桃源文明的“共生誓言”:“不夺自然之利,不违天地之道,不拒共生之友。”他指着誓言说:“我们愿意分享技术,但有一个条件——所有学习云境共生的文明,必须承诺不将云能用于战争或资源掠夺,只能用于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这正是《宇宙共生宪章》的核心准则!”艾泽尔立刻取出宪章,翻到“生态保护篇”,“宪章明确规定,任何文明的技术共享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不威胁和平’为前提。我们可以签署专项协议,将云境共生的规则纳入宪章,确保云能的应用始终符合自然之道。”
第三幕:云能传技——跨域共生谱新篇
桃源文明与宇宙共生网的合作协议签署后,云禾挑选了10名精通云境共生的族人,组成“云能传技队”,跟随星砂方舟前往各生态受损星球传授技术。首站是岩漠族的母星,这里的沙漠因过度开采矿物,地表植被覆盖率不足5%,连最耐旱的沙棘都难以存活。
云能传技队的“云溪”姑娘率先行动,她将云能注入沙漠土壤,原本干燥的沙子逐渐变得湿润,泛出淡淡的绿光。“云能能激活土壤中的休眠微生物,让它们分解矿物残留的有害物质,同时锁住水分。”云溪一边演示,一边向岩漠族学员讲解,“接下来,我们要播种‘云沙草’——这种草的根系能与云能共生,生长速度是普通沙草的3倍,还能固定流沙。”
岩漠族的岩漠亲自跟着播种,当云沙草的种子落入土壤,在云能的滋养下,几小时内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太神奇了!”岩漠激动地说,“我们之前用星核能量改良土壤,效果只能维持半年,现在有了云能,沙漠恢复生态的希望终于来了!”
与此同时,在蓝星族的浅海区域,云能传技队的“云风”正指导蓝星族人用云能净化海水。他将云能转化为“云丝”,沉入被污染的海域,云丝如渔网般展开,吸附水中的重金属与塑料微粒,再将净化后的物质转化为滋养珊瑚礁的养分。“云能与海洋能量是天然的伙伴,”云风解释道,“你们的海洋探测技术能定位污染区域,我们的云能负责净化,两者结合,效率能提升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