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方舟的舷窗映着源生星系的璀璨光海,嬴云澈手中的神器悬浮在指挥舱中央,表面的文明印记——承钧龙纹、广交会印记、星穗光纹、月晶能量、星琉璃、星核印记、源生能量纹——正以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在虚拟星图上勾勒出一张覆盖半个宇宙的“星河共生网”。苏璃调出最新的航线数据,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光点代表已开通的服务站,红色光点则是待接入的新文明,两者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的宇宙图景。
“嬴队长,‘星核星系’的三个文明同时发来申请,希望加入星河共生网,他们的母星都面临星核能量衰竭的问题,急需源生能量和碎星垣的星核修复技术。”苏璃的声音带着兴奋,她身后的全息投影中,星核星系的文明代表正通过星语罗盘焦急等待回应,“其中‘赤核文明’的星核塔已濒临崩溃,若不及时干预,半个月内就会引发全球性生态灾难。”
艾泽尔展开刚修订的《星河共生公约》增补版,书页上用上古星文与各文明文字标注着“紧急援助条款”:“公约明确规定,生态濒危文明享有‘优先接入权’,我们必须在72小时内启动援助计划。碎星垣的卡伦族长之前说过,他们的星核修复技术需要源生能量驱动,正好可以联合广寒星系的月能团队,组成跨文明援助小组。”
李娇炎立刻调试源生能量模块的输出参数:“已计算出赤核文明星核塔的能量需求,需要携带10个大型源生模块,再搭配5台星琉璃能量转换器——这种转换器能将源生能量转化为星核适配频率,避免直接注入导致塔体过载。”
“伊恩,你带领应急小组提前出发,为援助舰队开辟航道;张鹏,负责安保部署,防止暗星组织残余势力干扰;老周,协调物资仓库,确保源生模块和维修设备按时装船。”嬴云澈的指令清晰有力,“我和苏璃、艾泽尔留在星砂方舟,与星核星系的文明同步修复方案,争取抵达后立刻开工。”
第一幕:赤核救援——星核重生的跨文明协作
当援助舰队穿过星核星系的小行星带,赤核文明的母星“赤核星”已在视野中显现——这颗红色星球的大气层泛着诡异的橙黄色,地表的星核塔只剩下三根倾斜的金属支柱,周围的植被已全部枯萎,空气中弥漫着星核能量泄漏产生的刺鼻气味。赤核文明的首领赤红带着族人在 ndg 场等候,他们的服饰上缝着星核塔的刺绣图案,却难掩眼底的绝望。
“星核塔的核心能量只剩下5%,昨晚又发生了一次坍塌,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赤红握着嬴云澈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之前尝试过用月能临时补给,但月能与星核能量的兼容性太差,反而加剧了塔体损伤。”
卡伦带领的碎星垣技术团队立刻展开星核塔检测,他们携带的星核扫描仪能穿透金属外壳,实时显示内部能量通道的破损情况:“塔体的3号、7号能量通道已完全断裂,需要用星核合金与源生水晶混合铸造新通道,再注入源生能量激活。广寒星系的月能团队可以先搭建临时能量屏障,防止能量进一步泄漏。”
广寒星系的月祭司早已带着工匠在星核塔周围布置月能法阵,淡银色的月能光带缠绕着塔体,像一层柔软的保护罩:“月能屏障能维持48小时,我们会同步调节能量输出,为你们争取修复时间。但要注意,源生能量注入时必须保持匀速,一旦超过阈值,屏障也无法抵御能量冲击。”
李娇炎和琉璃工匠则在星核塔底部安装源生能量转换器,琉璃材质的转换器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色光芒,内部的源生能量如溪流般缓缓流动:“转换器已调试完毕,能量转化率达到98%,现在可以开始铸造新通道了。”
赤红看着各文明团队有条不紊地工作,眼眶泛红:“以前我们总觉得,文明的存续只能靠自己,直到星核塔开始坍塌,才明白孤独的坚守只会走向毁灭。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共生的希望。”
48小时后,新的能量通道铸造完成。当嬴云澈按下源生能量注入按钮,金色的能量顺着转换器流入星核塔,原本倾斜的支柱逐渐恢复垂直,塔体表面的裂痕开始愈合,顶端的能量指示灯从红色变为绿色。赤核星的大气层慢慢褪去橙黄色,露出原本的淡蓝色,远处的土壤中,竟有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
“成功了!星核塔活过来了!”赤核族人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孩子们拿着用赤核矿石制作的小礼物,送给每一位援助人员,“以后赤核文明愿意成为星河共生网的‘星核技术枢纽’,为所有面临星核危机的文明提供帮助。”
第二幕:共生学院——文明传承的星河摇篮
解决赤核文明的危机后,星河共生网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短短一个月内,又有15个文明申请加入。嬴云澈在星枢基地召开“共生纪元发展会议”,各文明代表一致同意建立“星河共生学院”,培养跨文明协作人才,传承共生理念与核心技术。
学院选址在星枢基地与广寒星系之间的“星穗空间站”,这座空间站经过改造后,分为“技术传承区”“文化交流区”“生态实践区”三大板块。技术传承区设有星核修复、源生能量应用、星耀技术研发等专业;文化交流区则开设各文明语言、历史、艺术课程;生态实践区种植着琼华的星穗稻种、绿星的抗辐射植物、赤核星的本土作物,供学员们实地研究生态修复技术。
开学仪式当天,星穗空间站的广场上彩旗飘扬。来自28个文明的首批300名学员身着统一的学院制服,胸前佩戴着融合各文明印记的校徽。嬴云澈作为学院名誉院长,在仪式上发表致辞:“共生学院不是普通的学校,是星河文明的‘传承摇篮’。在这里,你们不仅要学习技术,更要学会尊重差异、懂得协作——因为未来的星河,需要你们用共生理念去守护。”
琼华学者被聘为“农耕技术教授”,他在生态实践区开设了“星际农耕实验室”,带领学员们培育适应不同星球环境的星穗稻种新品种:“这是‘星穗三号’,能在零下30c的环境中生长;这是‘琉璃稻种’,根系能吸收星琉璃粉末,自带抗辐射能力。未来,我们要让星穗的足迹遍布每一颗需要生态修复的星球。”
碎星垣的卡伦族长则担任“星核技术导师”,他的课堂设在星核修复模拟舱内,学员们通过VR设备体验不同星核塔的修复场景:“修复星核塔就像医治文明的‘心脏’,既要精准掌握技术,也要理解每个文明的星核特性——赤核文明的星核偏热性,碎星垣的星核偏寒性,注入能量时的频率必须精准适配。”
文化交流区的“文明讲堂”更是热闹非凡。珠江帝景的陈老带着学员们学习中国茶艺,用珠江水泡制的桂花茶香气弥漫整个讲堂;广寒星系的月祭司教大家跳“月神舞”,冰晶装饰的服饰在灯光下泛着莹白光芒;琉璃工匠则开设“琉璃制作工坊”,学员们亲手制作融合各文明图案的琉璃摆件,作为彼此的友谊信物。
“没想到不同文明的文化能如此和谐地融合。”来自星核星系的学员阿赤拿着自己制作的琉璃摆件,上面刻着赤核星的星核塔、琼华的稻穗、地球的龙纹,“以前我觉得我们的星核文化是最独特的,现在才明白,独特不是孤立的理由,融合才能让文化更有生命力。”
第三幕:暗星余孽的阴谋——共生力量的绝地反击
就在共生学院蓬勃发展时,星砂方舟的安保系统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暗星组织的残余势力在“无光带”边缘建立了秘密基地,正试图用窃取的星核技术制造“暗物质炸弹”,一旦引爆,将摧毁半个星河共生网的能量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