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这壁画前,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传来的震天喊杀与兽吼,令人心潮澎湃,又心生敬畏。
穿过中庭,便是洞府最深处后室。
此处更为简朴,仅有一张光秃秃的石床和一个看似寻常的草木蒲团,应是洞府主人日常静坐眠休之地。
室内别无长物,干净得近乎萧索,可见其主人心性淡泊,早已超然物外,唯道是从。
彻底探查完毕,刘星雨重返中庭,目光再次聚焦于那三枚龙鳞玉简。
作为剑修,她对那卷《太虚剑典》自然最为在意。
她盘膝坐在玉桌前,屏息凝神,将一缕神识小心翼翼地探入记载《太虚剑典》的玉简之中。
刹那间,浩瀚如海的信息洪流涌入她的识海!
无数精妙绝伦的剑式图谱、复杂玄奥的灵力运转路线、以及关于剑意、剑心、剑域的深刻阐释,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
这《太虚剑典》包罗万象,从基础的御剑之术,到斩破虚空的无上剑道,皆有详尽记载,威力确乎惊天动地,堪称一部直指大道的顶尖剑修传承。
然而,随着对核心精义的深入理解,刘星雨微蹙的眉头却始终未能舒展。
这《太虚剑典》虽强,但其根本理念与修行路径,与她师尊李秀所传的《归元诀》有着本质的差异。
《太虚剑典》更侧重于剑的“锋锐”与“毁灭”,讲究极致的攻击、一往无前的杀伐,旨在以手中之剑,斩灭一切阻碍,破尽万法。
其道凌厉无匹,却也失之偏激,过于依赖外显的威力。
反观师父所传法门,《归元诀》重在夯实道基,调和阴阳,感悟天地本源,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万法归元的浑圆境界;
重“道”而非单纯重“术”,根基之雄厚、意境之高远,远非这《太虚剑典》所能企及。
“师父之境界,果然非上古修士所能度量。”
刘星雨心中豁然开朗,缓缓收回神识,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与庆幸。
这《太虚剑典》于她而言,虽可借鉴其中一些精妙剑技,触类旁通,但绝非其道途根本。
真正的通天大道,仍在师尊的指引之下。
这处洞天福地,更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让她窥见了上古的辉煌,也更坚定了追随师尊的决心。
她将三枚玉简郑重收起。
此乃上古遗珍,意义重大,需带回交由师尊定夺。
再次环顾这寂静的洞府,刘星雨不再留恋,身形一闪,便已退出洞外。
那层光幕在她离开后,缓缓重新凝聚,只是光华愈发黯淡,仿佛完成了最后的使命。
此行收获颇丰,不仅得窥上古秘境,更坚定了道心。
就在刘星雨收起玉简,准备退出后室,结束此次探索之际,异变陡生!
后室那看似平凡无奇的石壁之上,原本毫无异样的墙面,突然如水波般荡漾开来,显露出一条幽深的通道。
一股远比洞府其他地方更加古老、更加凌厉的气息,伴随着金铁交鸣的虚影,从中弥漫而出。
通道尽头,隐约可见点点寒星闪烁,竟是一处隐藏的剑冢!
刘星雨心中一凛,警惕顿生,但剑修的本能却让她对那凌厉气息产生了强烈的感应。
她略一沉吟,握紧手中青玉长剑,迈步踏入通道。
剑冢不大,其中并无想象中的万千名剑堆积,反而异常简洁。
唯有中央位置,插着一柄通体暗沉、布满裂纹、仿佛随时会碎裂的古朴长剑。
剑身毫无光泽,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锋锐之意。
而在古剑上方,悬浮着一团极其微弱、近乎透明的淡金色光晕,如同风中残烛,明灭不定。
当刘星雨踏入剑冢的瞬间,那团淡金色光晕猛地一颤,一个苍老而疲惫,却又带着无上威严的声音,直接在她心神之中响起:
“万载沉寂……终遇身具道韵之人……后来者,报上名来!”
刘星雨稳住心神,不卑不亢,执剑礼道:“晚辈刘星雨,家师李秀,误入前辈洞府,如有冒犯,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