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合作(1 / 2)

盛夏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柳林镇山南村的打谷场上,将新挂起的“柳林镇绿色蔬菜产销合作社”的木质牌匾照得发亮。牌匾上的红布刚刚被揭下,此刻正被微风轻轻拂动,像一面小小的旗帜,宣告着一个新的开始。场院里,人头攒动,不仅有山南村的社员,还有周边几个闻讯而来的村支书和村民代表,每个人的脸上都混杂着好奇、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李腾站在临时搭建的简易主席台前,看着台下吴建军那张因激动和紧张而泛着红光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几户人家冒着风险搭建大棚,到如今联合周边三个行政村、一百二十多户农户正式成立合作社,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否决塑料厂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应对汛情考验、平息内部纷争……每一次风波,都让这个年轻的村支书和这个新生的合作社变得更加坚韧。

“乡亲们!今天,咱们柳林镇绿色蔬菜产销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吴建军的声音通过有些杂音的扩音喇叭传遍场院,带着微微的颤抖,却异常响亮。他没有准备华丽的讲稿,手里只拿着一张记着关键点的纸条。

“成立合作社,不是为了图好看,是为了把咱们拧成一股绳!”他挥舞着手臂,声音逐渐稳定下来,带着退伍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以前,咱们各家种各家的,好的坏的自己担着,价格人家说了算!从今天起,咱们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咱们要让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卖出它该有的价钱!”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那些最早跟着吴建军干、已经尝到甜头的社员,巴掌拍得格外用力。但也有人交头接耳,眼神中透着观望。

李腾被邀请上台讲话。他没有重复吴建军的内容,而是着重强调了三点:“第一,合作社是大家伙儿的,不是哪一个人的,要民主管理,账目公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第二,镇政府支持合作社,但绝不包办,路要靠大家自己走出来!第三,质量是合作社的生命线,谁砸了合作社的牌子,就是砸了所有人的饭碗!”

他的讲话简短有力,赢得了又一阵掌声。赵东升虽然没有亲自到场,但委派周海代表镇党委出席,也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挂牌仪式简单而热烈。仪式结束后,合作社的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紧接着在村委会议室召开,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吴建军众望所归地当选为理事长。会议讨论通过了合作社章程和“五统一”的具体实施细则,尤其是在最敏感的“统一销售”和“利益分配”上,经过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保底价收购+按交易额二次返利”的原则,并建立了风险互助金制度,初步安定了大部分社员的心。

合作社的成立,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市场。以前,山南村的蔬菜多是等贩子上门收购,或者自己零散送往镇上的集市,价格波动大,也没有议价能力。合作社成立后,吴建军带着几个头脑灵活的年轻社员,拿着精心准备的样品和合作社的资质文件,主动出击。他们不再满足于县里的超市,而是跑到了邻县,甚至联系了市里几家大型的蔬菜批发商和生鲜配送公司。

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吃闭门羹、被质疑、被压价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为了争取市里一家连锁餐厅的订单,吴建军带着样品在人家办公室门口等了大半天,最后凭借蔬菜过硬的品质和合作社稳定的供应能力,终于打动了采购经理,拿下了一份长期供货协议,价格比之前卖给本地贩子高了将近三成!

当吴建军带着盖有鲜红公章的合同回到村里,消息像风一样传开。那些原本观望的农户坐不住了,纷纷找到合作社要求入股。合作社的规模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

与此同时,镇上的民营企业家钱宝贵也找上了门。他的农副产品公司以往也收购柳林镇的蔬菜,但多是零散交易。合作社的成立,让他看到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可能。

钱宝贵是在李腾的办公室里见到吴建军的。他依旧是一副生意人的做派,笑容可掬,但话语实在了许多。

“吴理事长,年轻有为啊!”钱宝贵握着吴建军的手,用力摇了摇,“你们合作社这个路子走得对!以后咱们可以深度合作嘛!你们专心把生产搞好,品质控住,销售渠道,我老钱可以帮你们拓展!我在市里、省里还是有些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