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刘长根:“长根镇长,你熟悉本地情况,和这些商铺老板、居民也熟,麻烦你多出面协调沟通,帮忙做做工作。”
刘长根慢悠悠地喝了口茶,眼皮都没抬:“李镇长,不是我不愿意出力。你也知道,我现在不分管这一摊,名不正言不顺啊。再说,这些商户、居民,各有各的算盘,有些话,我说了他们也未必听。还是你们在一线的同志辛苦一下,多跑跑吧。”
这番话看似有理,实则推诿,让在场的其他干部都感到有些尴尬。李腾压下心头的不快,知道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
“晓慧镇长,”他转向吴晓慧,“水电扩容的问题,你继续跟进,必要的时候,我亲自去供电所和自来水公司协调。资金问题,我们再想办法。”
“好的,李镇长。”
会议结束后,李腾独自留在会议室,感到一阵疲惫。这时,赵东升的电话打了过来。
“李腾,听说工地那边又有点情况?”赵东升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听不出什么情绪。
“是的,赵书记。一些临街商铺和附近居民对施工有意见,主要是噪音、安全和出行影响。另外水电扩容也遇到点麻烦。”李腾简要汇报了情况。
“嗯,”赵东升沉吟片刻,“项目要推进,但稳定也很重要。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依法依规,注意方式方法,多做沟通解释工作,避免激化矛盾。要把握好‘稳妥处理’这个原则。”
“我明白,赵书记。”李腾知道,赵东升的“稳妥”是在提醒他控制风险,但对于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局,并没有给出具体指示。他必须靠自己摸索。
接下来的几天,李腾几乎成了“救火队长”。他亲自拜访了王老栓等商铺店主,耐心听取诉求,协调施工方调整了车辆进出路线和时间,并承诺如果经核实确有因施工造成的营业额损失,会研究适当的补偿方案。他又走访了受影响的居民,查看房屋情况,安排鉴定事宜。
为了水电扩容的事情,他带着吴晓慧跑了两趟县供电所和自来水公司,好话说尽,甚至搬出了宋知远副县长帮忙打招呼,最终才勉强达成协议:接口费适当减免,部分费用分期支付,供电扩容优先安排。
然而,就在他以为情况逐渐好转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施工方项目经理向他透露,最近总有几个不明身份的人在工地周围转悠,私下里找工人散播言论,说这个项目“镇里根本不重视”、“投资方可能要撤资”、“干下去很可能拿不到工钱”,搞得一些工人人心惶惶,干活都没了精神。
“李镇长,这样下去不行啊,”项目经理苦着脸说,“工期耽误了,我们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
李腾的眼神冷了下来。他知道,这是有人在背后搞鬼,目的就是阻挠项目顺利进行。胡三的阴影,似乎从未远离。
晚上,他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宿舍,连饭都懒得吃。张薇和孩子们打了电话过来。他勉强打起精神,接通了电话。
“爸爸,等你回来,我给你看我画的新房子!”女儿李清溪兴奋地和他说着,仿佛要把这幅画着他们色彩斑斓的家送到他的眼前。
“清溪真棒。”李腾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
“你听起来又不太好,是不是又没按时吃饭?”张薇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疲惫,“项目不顺利吗?”
“还好,就是事情比较多。”李腾不想让家人担心,岔开了话题,“山岳呢?”
“在写作业呢。爸说让你别太累着,注意身体。”
听着妻子的叮嘱,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脸庞,李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一丝酸楚。为了柳林镇的发展,他付出了太多,也亏欠了家人太多。
挂断视频,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镇中心工地隐约的灯光。困难重重,阻力不断,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这个项目不仅仅是改造一个电影院,更是柳林镇破除沉疴、迈向新生的象征。它考验着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也考验着他李腾的决心和智慧。
他回到书桌前,铺开图纸,开始重新梳理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他必须找到突破口,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又要化解矛盾,稳住大局。这场项目落地的攻坚战,他必须打赢。夜色渐深,他办公室的灯光,又一次亮到了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