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展望(1 / 2)

腊月二十九,柳林镇政府大会议室里,热气腾腾,人声鼎沸。一年一度的全镇年终总结大会即将开始。各行政村支书、主任,镇直各单位负责人,以及全体机关干部济济一堂,将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与往年那种例行公事、暮气沉沉的氛围不同,今年的会场里,明显多了一种名为“期待”的躁动。人们交头接耳,谈论着年底发放的工资和福利,谈论着清淤一新的水渠,谈论着省城要来投资改造的电影院,谈论着山南村那片寒冬里的绿色……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主席台正中央,那个年轻却已显露出坚毅轮廓的镇长身上。

九点整,党委书记马德明、镇长李腾等班子成员依次步入会场,在主席台就座。马德明照例做了简短的开场白,肯定了大家一年的辛苦,随即便将话筒交给了李腾。

李腾站起身,环视台下那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深深吸了一口气。他面前摊开的,不是秘书写好的官样文章,而是他自己亲手撰写的、浸透着两个月来心血与汗水的讲稿。

“同志们!”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而沉稳,“今天我们在这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过去的这一年,尤其是近两个多月,对我们柳林镇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段时期……”

他没有回避问题,开门见山地再次点出了柳林镇面临的财政困境、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干部思想保守等沉疴痼疾。但他的语气,不再是初来时的沉重与试探,而是带着一种剖析问题、寻求出路的冷静与坦诚。

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回顾近期的重点工作。从初来乍到时的密集调研,到果断处置小河村群体事件;从面对辣椒风波时的临危受命、内外寻策,到顶住压力、启动水利冬修并以工代赈;从深陷谣言困扰、遭遇盘活资产硬钉子,到借力打力、依法收回电影院并成功引入外来投资;再到山南村大棚蔬菜的试点破冰……他将这一系列事件,串联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展示了柳林镇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艰难历程。

他没有夸大个人的作用,多次使用了“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这样的表述。但在讲述具体过程时,那份担当、智慧和魄力,却透过平实的语言,清晰地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当他讲到水利维修现场民工们领到工资时的笑容,讲到山南村大棚里那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讲到与远景文旅签订合作协议时对未来的憧憬时,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带入了那个由汗水、压力和希望交织而成的叙事之中。

“……同志们,”李腾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事实证明,柳林镇的干部群众是想干事、能干事,也是能干成事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改变现状的决心!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立足民生、盘活存量、调整结构、稳步转型’的发展思路,柳林镇的面貌,就一定能够改变!”

他顺势抛出了经过班子讨论和完善的年度工作规划,明确了新的一年在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盘活利用、农业特色培育、招商引资服务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举措。他的报告务实、具体,没有空话套话,每一项任务后面,都隐约可见实现的路径和预期的效果。

“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绝不会平坦。”李腾最后诚恳地说,“我们依然面临着资金、人才、观念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但我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镇党委的掌舵定向,有在座各位以及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把规划图变为实景图,让柳林镇的明天,更加美好!”

他的话音落下,会场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不同于以往程序化的礼貌,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赞许和期待。许多村干部,特别是像吴建军这样的年轻干部,激动得脸色通红,用力地鼓着掌。就连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资格,也在掌声中微微颔首,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赞许。

马德明书记在总结发言时,情绪也明显有些激动,他高度评价了李腾的工作报告,称其“全面客观、思路清晰、措施有力、鼓舞人心”,并代表镇党委,对镇政府近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要求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支持李腾镇长和镇政府班子的工作,共同开创柳林镇发展新局面。

大会在一种昂扬而团结的气氛中结束。人们走出会场时,还在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报告的内容,脸上带着久违的光彩。

当晚,镇党委、政府在小食堂举行了简朴而又热烈的年终聚餐。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以及部分表现突出的村干部代表参加。气氛比李腾初来时那次接风宴,不知融洽了多少倍。

马德明主动举杯,号召大家共同敬李镇长一杯,感谢他为柳林镇带来的新气象。李腾连忙起身,谦逊地表示功劳属于集体,未来仍需共同努力。他特意走到刘长根面前,主动与他碰杯。

“刘镇长,辛苦了。新的一年,重点项目协调这块,还要你多费心。”李腾真诚地说道。

刘长根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举杯回应:“李镇长客气了,分内之事,一定尽力。”虽然话语依旧简短,姿态也有些僵硬,但至少,那层坚冰已经开始融化。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过来敬酒,言谈间充满了对来年工作的信心和干劲。

聚餐结束后,李腾带着微醺的醉意和满心的暖意回到宿舍。妻子张薇带着一双儿女,下午就已经从县里赶了过来,正在略显简陋的宿舍里忙着收拾。儿子李山岳和女儿李清溪好奇地在这个“爸爸工作的地方”东摸摸西看看,兴奋不已。

“回来啦?喝了多少?快喝点热水。”张薇看着他疲惫却发亮的眼睛,心疼地递过杯子。

“没事,今天高兴。”李腾接过水杯,一把将跑过来的女儿抱起来,又摸了摸儿子的头,“怎么样,爸爸这里,是不是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