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柳林镇。当刘长根得知李腾竟然将电影院问题直接捅到了县纪委,并且材料里隐约指向他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在办公室里烦躁地踱步,摔碎了一个茶杯。他几次想去找马德明理论,但走到门口又退了回来。他知道,此时去找马德明,除了发泄情绪,毫无用处,反而可能落下更多口实。他更不敢直接去找李腾对质,那无异于不打自招。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开始在他心中蔓延。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年轻的镇长,不仅有一股愣头青的闯劲,更有一种善于运用规则和程序的“狠辣”。
胡三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激烈。他先是气急败坏地跑到镇政府大闹,指名道姓地骂李腾“卸磨杀驴”、“断人财路”,但被闻讯赶来的钱有福和几名干部连劝带拉地弄走了。接着,他开始疯狂地打电话,动用自己的所有“关系”,试图向县里施压,阻挠调查。然而,这一次,他明显感觉到,那些平时称兄道弟的“关系”,语气都变得含糊和推诿起来。县纪委的介入,像一道无形的屏障,让许多人选择了避而远之。
就在材料报送后的第三天下午,县纪委副书记亲自带着一个两人调查组,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柳林镇。他们没有惊动太多人,直接与马德明和李腾进行了简短沟通,然后便开始调阅相关资料,分别找相关人员谈话。
县纪委的介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池塘,瞬间改变了力量对比。镇政府大楼里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原本还在观望的中间派干部,开始明显地向李腾靠拢,汇报工作更加积极,表态也更加明确。而那些与刘长根、胡三走得近的人,则变得噤若寒蝉,行事低调了许多。
马德明的态度也发生了显着转变。县纪委的到来,让他彻底放弃了和稀泥的幻想,旗帜鲜明地站到了李腾一边。他在一次临时的班子会议上,严肃强调了纪律和规矩,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全力配合县纪委的调查工作,并明确支持镇政府依法收回电影院资产。
刘长根在会上脸色灰败,全程几乎一言不发。散会后,他破天荒地主动来到李腾的办公室,虽然语气依旧生硬,但姿态放低了不少。
“李镇长,”刘长根站在门口,没有进去,“电影院那个事……我当时确实考虑不周,程序上可能有些瑕疵。主要是当时镇里困难,想着有人用总比空着烂掉强……胡三那个人,素质是差了点,但毕竟也经营了这么多年。你看……能不能在县纪委那边,帮忙说明一下情况,尽量……尽量不要扩大化?”
这是变相的服软和求情了。李腾看着他,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有些复杂。他知道,刘长根在柳林镇工作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此次若能借机敲打,让其收敛,或许比一棍子打死对镇里工作的开展更有利。
李腾没有把话说死,但原则问题毫不退让:“刘镇长,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积极配合县纪委把问题调查清楚。个人在工作中的失误,组织上会有公正的评价。但电影院必须收回,这是大局。至于胡三,只要他愿意配合评估和清退,我们可以按照政策给予合理补偿。但如果他继续无理取闹,阻碍执行公务,那谁也帮不了他。”
刘长根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胡三成了最孤立无援的一个。县纪委找他谈过话后,他明显慌了神,之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他开始托人四处找关系,希望能跟李腾“坐下来好好谈谈”,甚至表示补偿标准“可以商量”。
然而,李腾已经不再给他私下接触的机会。所有关于电影院的后续事宜,他都要求通过企管办和即将正式成立的清产核资小组,按程序公开办理。
借县纪委的力,李腾成功地实现了“借力打力”。他将自己与胡三、刘长根的个人矛盾,转化为了组织整顿纪律、维护资产安全的正义行动。不仅化解了自身的被动局面,极大地削弱了对手的反抗能力,更借此机会,初步树立了在柳林镇的权威,推动了盘活资产这项棘手工作的破冰。
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县纪委调查组车辆悄然离去,李腾知道,这场围绕电影院的斗争,远未结束,但主动权,已经开始向他手中转移。冬天的风依旧寒冷,但他心中却燃起了一簇更旺的火苗。这第一步,他走对了。接下来,就是要趁着这股势头,将盘活资产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