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出鞘(1 / 2)

远景文旅考察组离开后的第三天,纪委书记将一份装订整齐、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秘密送到了李腾的办公桌上。报告不算厚,但拿在手里,李腾却感觉沉甸甸的,仿佛凝聚着柳林镇过去某些不愿为人所知的角落里的尘埃与泥泞。

报告的核心聚焦在电影院。调查组调阅了镇企管办、档案室乃至县国土局的部分存档,走访了多位曾在不同时期分管或接触过此事的老干部、退休人员。结果清晰得令人心惊:没有任何关于胡三合法租赁电影院的正式书面协议或合同备案。所谓的“口头协议”和“打过招呼”,经多方核实,仅限于当时分管企管办的常务副镇长刘长根在一次非正式场合的表态,既无会议纪要,也无领导批示,更未经过任何集体研究程序。而且,即便是这种模糊的“许可”,也早已超过了通常默认的临时占用期限。

更关键的是,报告附上了从镇财政所查到的票据复印件。胡三在过去几年里,象征性地缴纳过极少量、名目不清的“管理费”,且缴费时间断续,金额远低于市场任何同等位置门面的租金水平,甚至不够支付电影院的日常维护费用。这笔钱直接入了镇财政的小金库(一种当时普遍存在但不符合严格财经纪律的账户),用于一些不便明说的开销,签字审批人,正是刘长根。

证据链虽然还不够完美,比如无法证明刘长根与胡三之间存在个人利益输送,但已经足够支撑一个明确的结论:胡三对电影院的占用,缺乏合法合规的依据,属于长期无偿或低价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而刘长根在此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程序违规和监管失职。

李腾合上报告,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些证据,如同在迷雾中终于握住了武器的柄,虽然还不知道挥舞起来会碰到什么,但至少,不再是赤手空拳。

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静坐了片刻,仔细权衡。直接将报告捅出去?目标太大,容易引发强烈反弹,甚至可能打草惊蛇,让刘长根和胡三有机会串供或销毁其他证据。仅仅依靠这份报告去和胡三谈判?分量似乎还差一点,不足以让那个混不吝的家伙彻底屈服。

思前想后,李腾决定,先进行一次正面接触,敲山震虎,看看对方的反应,也为后续可能采取的更严厉措施,积累更直接的“现场证据”。他要让胡三,以及他背后的人清楚地知道,他李腾不是可以轻易糊弄或者吓退的。

他让钱有福通知胡三,第二天上午九点,到镇长办公室来一趟,商谈电影院相关事宜。通知的语气很平淡,没有透露任何具体内容。

消息传出,镇政府内部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不少人都在暗中观察,猜测着这场即将到来的交锋会是什么结果。有人期待,有人担忧,更有人等着看李腾碰一鼻子灰。

刘长根显得异常沉默,一整天都待在自己办公室里,很少露面。但这种沉默,反而更像是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分,胡三就到了。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穿着随意,而是套了件不太合身的西装,脖子上那根粗金链子依旧晃眼,嘴里叼着烟,大大咧咧地推开了李腾办公室的门。

“李镇长,您找我?”胡三自顾自地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翘起二郎腿,烟雾径直喷向天花板,态度倨傲。

李腾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没有立刻说话。这种沉默的注视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胡三脸上的嚣张稍微收敛了一点,不自在地挪动了一下身子。

“胡老板,”李腾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今天请你来,是关于镇电影院资产处置的事情,正式和你谈一谈。”

“处置?”胡三眉头一拧,“李镇长,我还是那句话,我在这儿经营是有协议的!刘镇长可以作证!你们不能说不认就不认!”

“协议?”李腾拿起桌上那份调查报告的复印件(隐去了敏感信息来源和具体金额),轻轻推到胡三面前,“我们查阅了镇里所有的档案和财务记录,没有找到你所说的任何正式协议。你缴纳的费用,性质不清,数额也远远达不到正常租金标准。从法律和事实上讲,你对电影院的占用,缺乏合法依据。”

胡三扫了一眼那份文件,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甚至嗤笑一声:“李镇长,您是新官上任,可能不懂我们基层的规矩。有些事,不一定非得白纸黑字!当年镇里困难,我接手这个破烂摊子,投入资金搞装修,开网吧,盘活了资产,解决了就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现在看这地方值点钱了,就想把我一脚踢开?卸磨杀驴也没这么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