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2)

姑娘说着话,手上揉肩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娄半城察觉肩头的力道停了,扭头瞧见女儿眼神飘忽,脸颊绯红,嘴角还噙着羞涩的笑意。他心里顿时亮堂起来——原来闺女心里早就有人了。

难怪前阵子对这亲事不吭不响,今日突然就回绝了许家。也罢,不管那小伙子是谁,总归比许大茂强得多。娄半城笑呵呵转回身,继续翻看桌上的文件册。

暮色渐浓。

唐沁今夜在医院当值。

何雨柱下班后没急着去医院接人,算着时间打算等妻子下班再去。他拐进八大胡同,没往高丰家去,径直走向自家翻修的老宅。

新屋修缮已近十日,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始终没空来监工。趁着今晚得闲,他特地来察看施工进度。临出门前,他从系统空间取了几包中华烟揣进兜里。

他从系统空间取出火柴盒,揣进衣兜,随后走向新家所在的大院。

前院的两户不知何时已搬走,如今整座院子只剩下何雨柱一家。

八大胡同这一带远离工厂,居住的人向来稀少。

不过也有好处——邻近商业街区。

只是在这物资匮乏、家家拮据的年代,附近的人并不觉得这是优点。

一来八大胡同离工厂远,上下班不便。

二来紧挨着商业街,回家总要路过。

服装店倒还好,不进去看便不会动购物念头。

但饭馆和小吃摊不一样。

只要经过店前,闻到里头飘出的香气,

就让人忍不住咽口水,想尝上一口。

这年头大家普遍缺吃少穿,

每天回家都要经过飘香的商业街,

嘴馋却没钱买,

简直是种煎熬。

因此八大胡同的住户一直不多。

住这儿的,大多是组织上分配来的,

比如高丰那样。

不过买房这事,还得看长远眼光。

八大胡同的房子眼下确实不怎么样,

离四九城各大工厂远,通勤麻烦,

周围又都是商铺,

稍不留神钱就攒不住。

但这些不足,都是基于眼下环境而言。

有些事物此刻看似不利,

时移世易之后,

却可能翻转局面。

八大胡同的房子如今看似毫无价值,

住户上班不便,

可等到大浪潮时代来临,

政策鼓励个体经济,

大量外地人涌入四九城创业打拼时,

情况就不同了。

个体经济起步阶段,重点在服务行业,

也就是开店铺做买卖。

开店选址,

首要便是挑对地方。

要做生意,自然得选商业街!

外地人来商业街开店,

若想在此安定下来,

首选就是在八大胡同安家——

毕竟离得近,上下班也方便。

而何雨柱抓住了这个时机,最先在八大胡同安了家。

等在这里落下脚,他便开始陆续买进周边的院落。

打算多收几处院子,等到政策放开允许个体经营的时候,再把这些房子租出去或者转手卖掉。

好好赚上一笔!

为自己事业的壮大打下基础。

何雨柱盘算周全,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

他的第一步,就是着眼于现在住的这个院子。

先把这个院子拿下来再说。

心里这么想着,何雨柱大步走向后院自己住的那间房。

这时候已经快到饭点。

他估计大家应该都在吃饭,正好可以借机聊上几句。

可走到自家门口时,

却看到一个工人正在门口拌水泥,另一个工人推着小车来回运送。

透过窗户,还能看见屋里还有一名工人正往他计划修建的浴池上抹水泥。

大伙儿忙忙碌碌,一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何雨柱大步走近,拌水泥的师傅先看到了他。

他停下手里的活儿,笑着招呼:

“哎,何老板!您来啦!”

工人热情地问候,何雨柱也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推小车和在屋里抹水泥的两位工人也听见了,

纷纷从屋里走出来,齐声热情地说:

“何老板好!”

何雨柱抬手示意,面带和气地看着几位装修师傅,关心地问:

“时间不早了,师傅们吃过饭了吗?”

刚才拌水泥的师傅笑着先回答:

“何老板,我们还没吃呢。”

“这池子还差一点就抹好了,我们想干完这点儿再去吃饭。”

他朴实地说着,何雨柱听了认真点头:

“这样啊,唉,我最近忙,一直没空过来看看,今天也是刚下班就赶来了。”

“看时间不早,还以为你们已经吃过了。”

“要知道你们还没吃,我就带几个饭盒来了。”

何雨柱说着,脸上露出遗憾的神情。

几位师傅听他这么说,连忙摆手回应。

“何老板,不用麻烦,我们都带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