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凉山深处,褪尽春日的葱茏,袒露出大地雄浑的骨骼。群山如沉默的巨矛,刺破铅灰色天穹。低垂的云层饱胀厚重,沉甸甸地压迫着大地。
即便炎夏统御河谷,在这高海拔山坳,暑气也被雪线寒气剥蚀。山风带着高原的粗粝野性,如无形铁蹄碾过山野,每一次掠过皮肤,都留下钻心凉意,仿佛大地深处冰河纪元的回响。
连日的雨水洗刷,让土地焕然一新。层叠的梯田涂抹着生命的厚重颜料:破土的荞麦嫩绿如水,马铃薯田墨绿沉稳,次生林地泛着蛮横的黄绿,更高处,原始森林的苍黛如凝固的波涛。风过林梢,发出沉闷轰响。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腐殖质和草木的原始芬芳。水汽饱和的空气在低垂云层下酝酿,沉甸甸地压迫肺腑。湿冷与蓬勃生机在这山海中微妙交织,如蛰伏的巨兽,等待点燃生命热望的第一束火光。
就在这万物生机最为勃发的时节,深植于彝族血脉的火把节(彝语:杜瑟),正积蓄着喷薄欲出的力量。这力量如地底奔涌的岩浆,更似蛰伏在基因深处的火焰巨兽,即将挣脱枷锁,点燃整片山野!
那积蓄了万古的庆典热望,骤然寻到裂隙,爆发出粉碎一切阻碍的磅礴势能!如同火山喷发前悸动的地鸣,恰似混沌中劈开鸿蒙的第一束烈焰,带着创世的伟力,骤然洞穿沉压抑的阴霾!
这燎原的精神圣火,裹挟着不容抗拒的温热,席卷了红星希望小学的每个角落。它叩击窗棂,点燃每个奔跑少年的热血与每双渴求知识的眼眸。这远非寻常节庆,而是一场与星辰、大地、祖灵重订的古老誓约,是光明驱散黑暗的庄严复归,一场涤荡污秽、驱逐恐惧的生命赞歌!
场地的选定,由老校长曲比阿敏与毕摩后人沙马拉达踏勘后山,观星象、察地脉后共同完成。最终定于学校后山半腰一处新辟的圆形空地。此地背倚苍山为屏,前瞻谷地无碍,宛如天地自然生成的神圣穴位,成为当之无愧的“火把之域”。
立于圆形土坪中央,四周景象恍若升腾为一座通联天地的古老祭坛。谷风盘旋而上,裹挟着山林的湿润气息,在此凝聚不散。
场地核心,矗立着巨大的篝火架。其骨架并非凡木,而是取自“神树林”边缘、粗壮如古蟒的千年古木。主干坚如铁石,由壮汉奋力运抵,依循古老层叠与榫卯技艺交错铆合,稳若山基,尽显原始森林的浑厚气息。深褐近黑的木色在铅云映照下,更显沉凝神秘,如一位具现的山魂巨灵,静候烈焰唤醒。
布置进入最后冲刺。校长曲比阿敏稳立场中,沉声调度;沈兰老师则以雷厉风行与炽热激情,主导学生排练。
场边堆满青冈木段,旁置捆捆柏枝,散发扑鼻松香。那浓烈气息刺入鼻腔,唤醒血脉深处对莽林的原始记忆——正是圣火降临的炽烈序曲。
墙根处,数十捆用干红高粱秆扎成的火把整齐倚立。暗红的秸秆在风中沙沙作响,散发出谷物焦熟的甜香和类似米酒的醇厚气息,宛如农耕血脉对火光与温暖的深切呼唤。
背风角落,几口巨锅支在土灶上,灶膛内柴火猛烈,呼呼作响。锅中沸腾翻滚:一锅是琥珀色的“坨坨肉”在牛油汤中沉浮,肉香四溢;另一锅是酸菜猪血汤,酸鲜扑鼻。野茴香与花椒的辛麻更强势加入,三股香气在空气中纵横交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