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咸鱼升职记 > 第531章 暗流涌动危机现

第531章 暗流涌动危机现(1 / 2)

我这人吧,最近可能是被接连不断的幺蛾子整出点神经质了。现在每天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绕着办公楼转三圈,看看有没有可疑车辆蹲点。前台那盆绿萝我都要每天检查叶片背面有没有被装窃听器,喝个水都得先往饮水机里瞅瞅是不是被人下了药。

“陆总,您这警惕性都快赶上国安局了。”小林某天实在看不下去,给我桌上放了本《被害妄想症自我诊断手册》。

我一边翻书一边叹气:“能不警惕吗?上次那个赵总的事儿才过去几天?我现在晚上做梦都是各种商业间谍在咱公司跳广场舞。”

这话真不是夸张。自从击退顶峰资本的恶意收购后,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公司表面风平浪静,业务蒸蒸日上,连股价都稳步回升。可越是这样,我这心里越不踏实,总觉得暗处有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这种不安在周二的董事会上得到了印证。

“陆总,有个好消息。”王明阳难得露出笑容,“‘智云科技’主动找上门来,想跟咱们战略合作。”

我挑了挑眉:“智云科技?就是那个做人工智能起家的行业新贵?”

“对。”王明阳把一份文件推过来,“他们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不仅愿意共享技术,还承诺三年内不涉足我们的核心业务领域。”

我翻开合作方案,越看越觉得蹊跷。这也太优厚了,优厚得不像真的。智云科技在业内是出了名的狼性文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你怎么看?”我问王明阳。

“我觉得可以谈。”王明阳推了推眼镜,“他们的AI技术正好能补足我们的短板。如果能合作,新产品研发速度至少能提升百分之四十。”

其他董事也纷纷表示赞同。只有我,总觉得这事儿透着古怪。

散会后,我特意留下王明阳:“明阳,你觉不觉得这事儿太顺利了?”

王明阳笑了笑:“陆总,您是不是太敏感了?咱们刚经历那么多风波,也该有点好事了。”

也许真是我太敏感了?我摇摇头,把疑虑压在心里。

第一次谈判安排在周四。智云科技来了个副总裁,姓孙,四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滴水不漏。

“陆总,久仰大名。”孙总握手时力道恰到好处,“我们董事长特别欣赏贵公司的创新精神,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合作。”

我打着哈哈:“孙总过奖了。贵公司在AI领域的成就才真是令人佩服。”

商业互吹完毕,进入正题。孙总提出的合作方案比文件上写的还要优厚,不仅技术共享,还愿意承担大部分研发费用。作为回报,他们只要求获得新产品百分之十的销售分成。

“这条件也太好了吧?”我忍不住问,“孙总,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贵公司图什么?”

孙总笑了:“陆总果然快人快语。我们看中的是贵公司的市场渠道和用户基础。说实话,我们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在市场推广上一直不太顺利。”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我心里那点疑虑还是没完全消除。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不到两周就达成了初步协议。签约仪式定在下周一,智云科技的董事长要亲自出席。

就在我以为这次终于能顺利合作时,意外发生了。

周五晚上,我加班整理签约材料,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小心智云,有诈。”

我心头一紧,赶紧回拨过去,却发现是空号。

“怎么了陆总?”王明阳看见我脸色不对,关切地问。

我把短信给他看。王明阳皱起眉头:“恶作剧吧?可能是竞争对手在捣乱。”

我也希望是恶作剧,但直觉告诉我没那么简单。

周六一早,我让小林去查发信号码,结果和预料中一样——是张不记名的电话卡。

“陆哥,要不下周一的签约仪式推迟吧?”小林担忧地说。

我摇摇头:“没有确凿证据,单凭一条短信就推迟签约,说不过去。”

话是这么说,但我还是留了个心眼。周日晚上,我独自来到公司,把合作方案又仔细研究了一遍。

凌晨两点,我终于在厚厚的合同附件里发现了问题——在一个不起眼的条款里,藏着个“强制收购”条款。大意是,如果我们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增长率低于百分之十五,智云科技有权以约定价格收购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这个条款写得极其隐晦,用的是法律术语套法律术语,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而且约定的收购价,只有公司实际价值的三分之一!

我惊出一身冷汗。好险,差点就着了道!

周一早上,签约仪式现场布置得隆重喜庆。智云科技的董事长亲自到场,是个看起来很和善的老头。

“陆总,久仰久仰。”他握着我的手,笑容满面,“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我也笑着回应:“李董太客气了,能跟贵公司合作是我们的荣幸。”

签约前,我假装随意地提起:“李董,关于合同里那个强制收购条款,我有点疑问...”

李董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什、什么强制收购条款?”

我把合同翻到那一页,指着那个条款:“就是这个。我觉得不太合理,能不能修改一下?”

现场气氛顿时变得尴尬。李董强笑着解释:“这个啊,这是标准条款,主要是为了保障双方利益...”

“保障利益?”我笑了,“用三分之一的价格收购我们公司,这是保障谁的利益?”

谈判不欢而散。送走智云科技的人,王明阳愧疚地说:“陆总,对不起,是我疏忽了...”

我摆摆手:“不怪你,他们做得太隐蔽了。要不是有人提醒,我也发现不了。”

虽然躲过一劫,但我心里更不安了。那个发短信提醒我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帮我们?

这个问题在三天后有了答案。

那天我加班到很晚,正准备离开时,前台说有人找我。出来一看,是个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