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研发藏心思(2 / 2)

“周总这个提议很务实,”我表示同意,“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时间来相互了解和建立信任。那就按您说的,先从技术架构对接和人员交流开始。”

“好!”周亦珩很高兴,“那我们就尽快启动第一步!沈工,你这边和陆总他们技术团队对接,把环境搭起来。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说。”

送走周亦珩和沈工,我们仨回到办公室,都有点小兴奋。

“老陆,我觉得这次有戏!”老张搓着手,“他们那个平台架构,确实有东西!要是能整合进来,咱们产品的性能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小刘也点头:“合作模式听起来比较公平,而且给了缓冲期。关键是,这次是咱们占主动,咱们的技术是他们需要的。”

我点点头,但心里那根弦还绷着:“合作是好事,但咱们也得留个心眼。老张,跟沈工那边对接的时候,把握好分寸,该展示的展示,核心的底牌先捂着点。小刘,合作框架协议要盯紧了,条款必须清晰,特别是知识产权和退出机制。”

“明白!”两人异口同声。

接下来的几天,老张带着小陈他们,跟“洞察未来”的沈工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技术对接。双方技术人员凑在一起,对着架构图、接口文档各种讨论,气氛倒是挺融洽。沈工那人技术很扎实,也没什么架子,老张跟他聊得挺投机。

我也抽空跟周亦珩又通了几次电话,聊了聊行业趋势和未来规划,感觉他确实是个想做实事的人,不是那种纯粹的商人。

一切看起来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好像真的找到了一条可以并肩前行的伙伴?

然而,就在技术对接初步完成,准备进行第一次联合测试的前夕,沈工那边提出了一个要求:为了确保我们优化后的算法能在他们的安全框架下稳定运行,希望我们能提供部分核心算法的“伪代码”或者关键流程的逻辑说明,以便他们进行安全评估和适应性调整。

“伪代码”和逻辑说明,虽然不涉及具体的代码实现,但已经触及到了算法的核心思路和关键环节!

这个要求一提出来,老张第一时间就跑来找我,脸色有点凝重:“老陆,沈工那边要算法逻辑说明,这……给还是不给?”

我心里也是“咯噔”一下。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这就像两人谈恋爱,总得有点实质性进展,不能老是隔空喊话。可这“实质性进展”的代价,可能就是暴露我们最核心的技术秘密。

给,还是不给?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又一次把我推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给了,合作可能快速推进;不给,信任基础可能受损。

我看着老张,又看了看窗外楼下“洞察未来”的logo,心里天人交战。这合作的路,果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每一步都充满了试探和博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村子近在眼前,可进村的路口,却设着一道需要付出代价才能通过的门卡。这代价,我们付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