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种世外高人,可遇不可求。
我们又聊了会儿别的,周亦珩倒是很坦诚,分享了一些他们公司早期踩过的坑和经验教训,让我受益匪浅。临告别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陆总,你们团队底子不错,很有潜力。以后要是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咱们可以多交流。虽然姜老师请不动,但我们这边还有些积累,能帮上忙的肯定不推辞。”
“太感谢周总了!有您这句话,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我连忙道谢。不管这话有几分真心,姿态是做足了。
从15楼下来,回到自己办公室,我脑子里还在琢磨那个姜河。请不动归请不动,但这个信息很有价值。这种技术大牛,往往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脉。或许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间接接触一下?哪怕只是混个脸熟,或者能拿到他以前的一些研究资料、开源代码看看,也是好的。
我把老张叫来,跟他说了姜河这号人物。老张一听,眼睛都亮了:“姜河?我知道他!那可是真大牛!他十年前写的那套分布式存储的底层算法思想,到现在很多大厂还在用!要是能得他指点一二,咱们现在搞的这个实时处理模块,估计能少走一半弯路!”
连老张都这么推崇,看来这姜河确实名不虚传。
“问题是人家现在神龙见首不见尾,周总都说联系不上。”我泼了盆冷水。
“这种高人,肯定不好找。”老张摸着下巴,“不过,也不是完全没路子。他以前在京大当过好多年客座教授,带过不少学生。现在业内有些技术骨干,可能就是他的徒子徒孙。咱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打听打听?”
哎?老张这话提醒了我!对啊,可以从他的学生、以前的同事圈子入手!就算请不动本人,能请到他的得意门生,或者能接触到他的核心思想,也是巨大的收获。
“这个思路可以!”我拍板,“老张,这事你多费心,动用一下你的技术圈人脉,打听打听这个姜老师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重点是他在京大带过的学生,现在都在哪里高就。注意方式,别太刻意。”
“明白!包在我身上!”老张领了任务,风风火火地去了。
我看着老张的背影,心里又升起一丝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搬到新地方,不但环境改善了,好像连信息渠道和机会都变多了。虽然请动姜河本人希望渺茫,但只要能跟他的技术脉络搭上一点边,对我们来说就是巨大的进步。
这创业啊,就像是在迷雾里探路,你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遇到什么。可能是坑,也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助力。重要的是别停下脚步,得多打听,多尝试。
得,不想那么远了,先把眼前几个项目的进度盯紧再说。这技术攻关的路,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