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甲方的“新想法”一说,老张直接炸了:“我操!预测性分析?还下周中演示?他咋不让我们直接给他造个火箭上天呢?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不接!爱咋咋地!之前的验收必须按合同来!”
小陈和小刘他们也围了过来,听到消息,刚才的兴奋劲儿全没了,一个个面面相觑,愁云惨雾。
“不接?说得轻巧。”我苦笑一声,“验收卡在人家手里,后续合作也指着人家。现在撕破脸,咱们前期的投入全打水漂了。”
“那怎么办?这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啊!”小刘着急地说,“预测性分析涉及的东西更复杂,数据要求、算法模型都得重新弄,几天时间,连数据清洗和特征工程都做不完!”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清楚,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重生前当打工人时,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临时加塞、不切实际的需求。没想到自己当老板了,还是逃不过这种命运,而且压力更大。
难道就这么认怂了?被甲方拿捏得死死的?不行!我陆沉好歹是重生回来的人,怎么能被这点困难吓倒?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冷静。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高速思考。甲方的需求虽然苛刻,但“预测性分析”这个方向,确实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我们能啃下这块硬骨头,不仅能让甲方彻底满意,也能让我们公司的技术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在行业内建立起更高的壁垒。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但关键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能演示的原型?硬干肯定不行,得取巧。
“老张,”我看向技术核心,“如果……我们不追求大而全,只选择一个最核心、最有可能出效果的预测点来做呢?比如,就预测他们下个月某个核心业务的订单量,或者用户流失风险?用现有数据,做最精简的模型,只要演示逻辑通,预测结果看起来有点道理就行,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准确率。这样,有没有可能?”
老张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眼睛慢慢亮了起来:“诶?你这么说……好像……有点戏!如果范围缩得足够小,就用我们最熟悉的算法,做一个最简单的时序预测或者分类模型……加班加点,或许……真能搞出个演示版!”
“小陈,”我又看向刚刚立了功的小陈,“你对业务数据最熟,你觉得哪个点最容易快速出效果?”
小陈低头想了想,很快抬起头:“用户流失预警!我们现有数据里,用户行为指标很全,做这个最有基础!而且这也是甲方肯定关心的!”
“好!那就定这个方向!”我一拍桌子,“用户流失预测原型!老张,你负责技术选型和模型搭建,带着小陈他们干!小刘,你协调资源,这几天大家的吃饭、后勤保障你全权负责!告诉兄弟们,又要打硬仗了!但这次,不是为了应付验收,是为了咱们自己的技术和未来!干好了,奖金翻倍!”
我这么一说,大家的斗志又被点燃了起来。虽然任务艰巨,但目标明确,而且有了可行的思路,不再是两眼一抹黑。
“妈的,拼了!”老张吼了一嗓子,“就让甲方看看,什么叫极限开发!”
“对!拼了!”小陈和小刘也异口同声。
庆功宴自然取消了,变成了战前动员会。大家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又扎进了会议室,开始讨论技术方案。我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这创业之路,真是永无止境,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刚以为爬上了顶峰,可以欣赏下风景,结果发现前面是更陡峭的悬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愿这次,我们又能闯出一条路来。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也加入了讨论。得,啥也别想了,开干吧!这日子,想消停?下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