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三角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收官后的第四十天,高小凤的专机正平稳穿梭在北欧上空,前往瑞典参加“全球极地生态保护峰会”。舷窗外,北极圈边缘的冰川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蓝光,联盟援建的“极地监测站”如同银色灯塔矗立在冰原之上,远处的科考船正破冰前行,留下一道清晰的航迹。高小凤指尖摩挲着胸前新增的深海珍珠信物,冰凉的珠光中藏着海洋重生的温润记忆,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赤潮治理中渔民们重获生计时的笑容,心中满是对蓝色家园的珍视与前行的力量。
就在这时,祁同伟手中的加密平板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青紫色的特级预警信号在屏幕上疯狂闪烁,瞬间打破了机舱内的宁静。“高女士,联盟极地监测中心紧急密报!”祁同伟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额角青筋暴起,平板屏幕上弹出的北极冰层监测图中,一片巨大的红色碎裂区域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我们部署在北极的‘冰眼’监测网络,捕捉到异常冰层活动!北极点东南150公里处的‘永冻冰盖区’,在过去12小时内出现大规模冰裂,裂缝总长度已达800公里,最宽处超过50米,冰盖厚度骤减30米,是北极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冰层崩裂事件!”
高小琴迅速调出冰层崩裂影响数据,脸色瞬间煞白:“‘永冻冰盖区’是北极生态系统的核心,覆盖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承载着全球30%的极地物种,包括北极熊、北极狐等珍稀动物。更危险的是,这片冰盖下方冻结着超过1.2万亿吨的甲烷气体,一旦冰盖完全崩裂,甲烷将大规模泄漏,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在十年内上升2-3摄氏度,引发全球性气候灾难!此外,冰盖下方还隐藏着联盟联合5国建造的‘极地基因库’,储存着全球15万种极地生物的基因样本和5万份耐寒作物种质资源,一旦被冰水淹没,将造成不可逆转的生物多样性损失!”
哈立德同步调出冰层崩裂成因报告,语气沉重到极致:“监测数据显示,此次冰裂并非自然现象!冰盖下方检测到高频电磁脉冲信号,且冰层中残留着人工合成的融冰剂成分,这种融冰剂能加速冰层融化速度15倍以上!结合之前查获的幕后组织残余势力资料,这必然是他们策划的‘极地末日’行动,他们妄图通过破坏北极冰盖,引发全球气候崩溃,彻底颠覆‘人类共荣’体系!”
高小凤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胸前的三十三件信物在机舱灯光下泛着凛冽的寒光。她猛地站起身,指尖重重敲击桌面,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语气斩钉截铁:“立即启动‘固冰行动’,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冰盖崩裂!祁同伟,你立刻协调联盟极地救援部队、各国破冰船舰队,调集所有可动用的极地救援资源——包括20艘重型破冰船、30架极地救援直升机、15支雪地特战小队、10套大型冰层加固设备,组建全球极地应急救援联盟,必须在18小时内完成集结并抵达灾区;高小琴,联合全球顶尖的极地科学家、气候学家组建应急技术专家组,在8小时内制定出冰层加固方案和基因库转移计划,精准计算冰裂扩散路径、甲烷泄漏范围和救援点位,同时立即联系极地基因库和科考站,启动最高级别撤离预案,务必在36小时内将所有科研人员和基因样本安全转移;哈立德,你负责对接北极周边国家和国际气候组织,启动全球气候应急响应,向各国发布甲烷泄漏预警,指导沿海地区做好海平面上升应对准备,同时协调联盟物资调度中心,调集300吨耐寒物资、50万份防冻装备和100吨甲烷吸附剂,确保救援行动和受灾区域的物资供应!”
“明白!”三人齐声应答,声音因极致的紧张而带着沙哑,却依旧铿锵有力。机舱内瞬间响起密集的键盘敲击声、通讯指令声与数据传输的蜂鸣声,一场关乎全球气候安全、与北极冰盖竞速的生死救援战,在万米高空正式拉开序幕。
八小时后,联盟极地作战指挥中心在挪威特罗姆瑟市郊外的秘密基地启用。这座由抗寒抗压特种材料建造的指挥中枢,具备抵御零下60摄氏度低温和强暴风雪的能力,内部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极地监测系统和远程救援指挥设备。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实时刷新着冰裂扩散态势图、甲烷泄漏监测数据、救援编队行进轨迹和气候影响预测图,红色的冰裂区域如同蔓延的蛛网,在白色的北极地图上不断扩大,每一秒的变化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全球45个国家的300名顶尖极地科学家、220名气候学家和80名极地救援专家汇聚于此,通过量子通讯实时连线,围绕救援方案展开激烈推演。联盟首席极地科学家、来自挪威的奥拉夫·尼尔森教授,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冰裂监测数据,语气急促而坚定:“经过超级计算机20万次模拟推演,此次冰裂将在48小时内导致北极冰盖崩裂面积扩大至20万平方公里,甲烷泄漏量将达100亿吨,引发全球气候连锁反应!我们必须采取‘分层加固、精准封堵、紧急转移’的核心策略,首先用大型冰层加固设备在冰裂前沿建立防护屏障,阻止冰裂进一步扩散;其次投放甲烷吸附剂和封堵装置,减少甲烷泄漏;最后组织力量转移极地基因库的核心样本和科研人员!”
“冰层加固难度极大!”联盟首席救援专家、来自俄罗斯的伊万·彼得罗夫教授补充道,“北极地区环境极端恶劣,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会导致设备故障,强暴风雪会阻碍救援行动,且冰裂区域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崩裂,救援人员将面临坠入冰缝的巨大风险;更重要的是,幕后组织可能在冰盖下方部署了水下干扰设备,干扰我们的加固作业,甚至可能引爆预设的爆炸装置,加剧冰裂!”
“无论难度多大,都必须全力以赴!”高小凤眼神坚定,语气不容置疑,“立即启动新型冰层加固材料研发计划,调动全球最先进的材料实验室,在24小时内研发出耐低温、高强度的快速固化加固剂;命令救援编队分兵三路,一路部署冰层加固设备建立防线,一路投放甲烷吸附剂和封堵装置,一路开展基因库样本转移;另外,启动联盟‘极地卫士’计划,调动50架极地无人机,对冰裂区域进行24小时监测,精准定位水下干扰设备,为救援行动扫清障碍!”
选拔极地救援队员的消息一经发布,全球范围内的联盟成员国极地科考人员和救援队员纷纷主动请缨。短短四小时内,就收到了来自38个国家的1100份申请。最终,320名顶尖救援队员脱颖而出,他们平均拥有12次以上极地作业经验,其中年龄最大的队员是来自加拿大的布鲁斯·坎贝尔,已经63岁,曾参与过多次北极冰层救援和科考任务,拥有“冰原行者”的美誉。“我们愿意为了守护北极生态和全球气候安全,奔赴最危险的灾区,哪怕付出生命代价!”布鲁斯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眼中闪烁着视死如归的光芒。
十八小时后,20艘重型破冰船、30架极地救援直升机和15支雪地特战小队,从全球不同的极地港口出发,朝着北极“永冻冰盖区”全速进发。救援队员们身着特制的防寒服,携带冰层加固设备、甲烷吸附剂和便携式通讯装置,乘坐破冰船和直升机,在灾区外围的安全地带集结。与此同时,北极周边国家已经启动极地应急响应,组织科考站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截至目前,已有200名科研人员成功转移,仍有150名基因库工作人员和30名科考人员被困在冰裂核心区域,无法撤离。
就在救援编队准备进入灾区时,意外突然发生!监测数据显示,冰裂区域的甲烷泄漏量突然提升4倍,形成高达20米的甲烷气柱,同时,冰盖下方传来剧烈的爆炸声,冰裂速度瞬间加快,新增裂缝长度达300公里,部分救援设备被崩裂的冰块砸毁!“不好,是幕后组织的二次破坏!他们在冰盖下方投放了爆炸装置,同时启动了甲烷加速释放设备,试图阻止我们的救援行动!”高小琴紧盯着屏幕上的监测数据,声音带着绝望,“而且冰裂区域的水下干扰设备开始工作,我们的监测系统和加固设备受到严重干扰,部分冰层加固设备已经失控!”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高小凤临危不乱,猛地一拍指挥台,大喊道:“启动应急救援升级方案!命令技术专家组立即分析爆炸装置和甲烷释放设备的工作原理,研发针对性的干扰技术;救援编队启用备用通讯系统和抗干扰设备,继续开展加固作业;无人机加大监测力度,精准定位水下干扰设备和爆炸装置,由潜水队员下水拆除;同时,命令联盟气象卫星密切监测甲烷扩散情况,向全球发布气候危机升级预警!”
“高女士,水下拆除太危险了!北极冰下温度低至零下2摄氏度,潜水队员最多只能在水下停留15分钟,且冰缝错综复杂,极易迷失方向!”伊万·彼得罗夫教授急切劝阻。
高小凤眼神凝重:“彼得罗夫教授,我们没有时间了!甲烷每多泄漏一秒,全球气候危机就加重一分,必须冒险拆除!让潜水队员配备最先进的保温潜水服和定位设备,每五分钟汇报一次位置,救援船全程待命接应!”
救援队员们收到指令后,迅速展开行动。布鲁斯带领的第一救援小队,驾驶“极地卫士七号”破冰船,前往冰裂前沿部署冰层加固设备。加固设备需要在冰面上钻孔,将快速固化加固剂注入冰缝。队员们顶着暴风雪和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在摇晃的冰面上作业,双手被冻得红肿,却没有人敢放慢速度。一名来自芬兰的队员在钻孔时,冰面突然发生二次崩裂,他瞬间坠入冰缝,幸亏队友反应迅速,用绳索将他拉了上来,但其腿部已被冰块划伤,鲜血染红了防寒裤。
“坚持住!我们带你回去治疗!”队友们焦急喊道。
这名队员摇摇头,咬牙道:“不用!加固任务要紧,我还能继续工作!”简单包扎后,他再次投入到作业中。
极地潜水队员们穿戴好保温潜水服,携带拆除设备,从破冰船的冰下通道潜入水中。水下能见度不足1米,他们凭借着定位设备和丰富的经验,在错综复杂的冰缝中寻找目标。一名来自俄罗斯的潜水队员在拆除爆炸装置时,氧气瓶突然出现故障,氧气供应中断,他强忍缺氧的痛苦,完成最后一个拆除步骤后,才被队友紧急救回船上,经抢救脱离危险。
“高女士,已成功拆除12个爆炸装置和8台甲烷加速释放设备!但还有5台设备位于冰盖最深处,潜水队员无法抵达!”布鲁斯通过通讯器汇报。
高小凤果断下令:“启动‘精准爆破’方案!用小型深水炸弹远程引爆,务必摧毁剩余设备,注意控制爆炸威力,避免加剧冰裂!”
水下炸弹精准引爆,剩余设备被成功摧毁。与此同时,技术专家组研发的新型冰层加固剂也顺利送达,这种加固剂在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下能快速固化,强度是普通钢材的3倍,有效阻止了冰裂的进一步扩散。
就在加固作业取得进展时,极地基因库传来紧急信号!基因库因冰裂导致屋顶坍塌,冰水开始渗入,部分基因样本储存罐被淹没,若不及时转移,所有样本将在24小时内被冰水浸泡失效!“高女士,基因库内的核心样本数量庞大,无法通过远程设备转移,需要派人进入基因库内部,手动将样本转移到应急运输舱!”基因库负责人埃尔莎博士的声音带着哭腔。
“我去!”布鲁斯主动请缨,“我熟悉基因库结构,且有多次极地密闭空间作业经验,我能完成任务!”
“布鲁斯,基因库所在区域冰裂风险极高,随时可能彻底坍塌!”高小凤犹豫道。
布鲁斯眼神坚定:“高女士,基因样本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绝不能有失!我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高小凤深吸一口气:“批准你的请求!注意安全,我们会全程监控你的行动,一旦出现危险,立即撤离!”
布鲁斯带领两名队员,乘坐雪地摩托前往基因库。此时基因库周边的冰面已布满裂缝,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行走,每一步都要试探冰面的承重能力。进入基因库后,冰水已淹没至膝盖,部分储存架倒塌,样本罐散落一地。他们按照预定计划,将完好的样本罐逐一装入应急运输舱。
“埃尔莎博士,样本转移进度如何?”高小凤通过通讯器询问。
埃尔莎博士哽咽道:“已转移70%的样本,但剩余样本位于基因库底层,那里积水更深,且有坍塌风险!”
“我们去底层!”布鲁斯说完,带领队员蹚着更深的冰水前往底层。就在他们转移最后一批样本时,基因库突然发生剧烈震动,屋顶再次坍塌,一块巨大的冰块挡住了出口。“高女士,出口被堵,我们无法出去!”布鲁斯的声音传来。
“坚持住!我们派救援小队前往接应!”高小凤大喊。
救援小队冒着冰裂风险,用重型设备清理坍塌的冰块。经过三小时的紧张作业,终于开辟出一条狭窄通道。布鲁斯带领队员拖着装满样本的运输舱,艰难地从通道中爬出,在基因库完全坍塌的前一秒,成功撤离。
24小时后,新型甲烷吸附剂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技术专家组研发出一种纳米级吸附材料,能高效吸附甲烷气体,吸附效率达95%以上。100吨吸附剂被投放到甲烷泄漏区域,有效降低了甲烷浓度。同时,极地基因库的15万份核心样本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150名工作人员也成功撤离。
就在所有人以为救援行动即将成功时,监测数据显示,冰裂区域的冰层突然出现大规模隆起,这是冰下火山即将喷发的前兆!“不好,冰下火山喷发将导致冰盖彻底崩裂,甲烷泄漏量将提升10倍,引发全球性气候灾难!”奥拉夫·尼尔森教授焦急地报告,“火山喷发预计将在12小时后发生!”
高小凤的心脏猛地一沉,她迅速冷静下来,盯着屏幕上的监测数据,大脑飞速运转,果断下令:“启动终极应急方案!命令所有救援编队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同时,调动全球最先进的气候干预设备,在甲烷扩散区域部署人工降雨系统,通过降雨将甲烷溶解沉降,减少其进入大气层;另外,联系全球各国,启动气候危机应对预案,做好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应对准备!”
“高女士,人工降雨只能暂时缓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奥拉夫·尼尔森教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