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沙漠之光(2 / 2)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很久,与远处雨林中传来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格外动人。

仪式结束后,高小凤跟着塔瓦雷斯来到卡雅波部落的村庄。村庄建在雨林与河流之间,一座座木质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屋顶覆盖着棕榈叶,墙壁上绘制着鲜艳的部落图案。部落里的孩子们穿着彩色的传统服饰,围着高小凤欢快地奔跑,手中拿着用雨林果实做成的小玩具。塔瓦雷斯的孙女,一个名叫玛雅的小女孩,扎着两条小辫子,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她走到高小凤面前,将一串用红色、黄色雨林果实串成的项链挂在高小凤的脖子上:“高阿姨,这是我用‘太阳果’和‘月亮果’做的‘雨林之链’,奶奶说,它能保佑好人,也能保佑雨林。我希望它能陪着你,一起守护我们的家。”

高小凤低头看着胸前的“雨林之链”,果实的颜色鲜艳而饱满,带着雨林的清香与孩子的纯真。她蹲下身,轻轻抱住玛雅:“谢谢你,玛雅。这是我收到过最美的礼物,我会一直带着它。”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雨林上,为翠绿的树叶镀上了一层金边。高小凤掏出手机,拍下眼前温暖的一幕:卡雅波部落的村民们围着篝火跳舞,孩子们在火光中追逐嬉戏,远处的雨林郁郁葱葱,亚马逊河的河水泛着金色的波光。她将照片发给所有联盟伙伴,配文写道:“从多瑙河的波涛到亚马逊的雨林,从北极的冰原到非洲的沙漠,‘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守护,对合作的践行。当我们放下地域的界限、民族的差异、利益的纷争,以‘地球家园’的名义携手并肩,就能让每一片森林都枝繁叶茂,让每一条河流都清澈流淌,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由生长,让和平、繁荣与生态之美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手机屏幕上弹出了一条条熟悉的消息:钟小艾发来女儿的新画,画面里,亚马逊雨林郁郁葱葱,金刚鹦鹉在林间飞翔,印第安孩子们在树下唱歌,非法砍伐者被联盟队员和印第安勇士制止,旁边还画着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配文“亚马逊雨林笑了,我们一起守护它”;祁同伟传来消息:“亚洲联盟的中粮集团、阿里健康等企业已与亚马逊沿岸四国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当地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建设雨林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园,让当地的巴西坚果、可可豆、天然橡胶通过‘世界经济发展通道’销往全球,预计每年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10%,为当地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

高小凤看着这些消息,嘴角扬起温暖的笑容。她望向远处奔腾不息的亚马逊河,河水裹挟着雨林的生机与希望,朝着大西洋的方向浩浩荡荡地流去,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她知道,“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片广袤的森林里,在每一条奔腾的河流旁,在每一个渴望改变的心灵中,这条用合作、勇气与守护铺就的道路,正不断延伸,跨越洲界,穿越风雨,照亮着人类共同的未来。

而她,高小凤,会带着胸前的“守护之牌”与“雨林之链”,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任与期许,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担当,继续前行。亚马逊雨林的晨露还未在靴底干透,她的身影已穿越赤道,降落在非洲大陆北部的阿尔及利亚——这里是“世界经济发展通道”非洲北线的起点,也是联盟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四国携手推进的“撒哈拉光伏治沙与能源互联工程”的核心基地。

当飞机缓缓降落在阿尔及利亚的瓦尔格拉机场时,一股灼热的气流扑面而来,与亚马逊雨林的潮湿温热截然不同。透过舷窗望去,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如一块巨大的金褐色绸缎,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光芒,远处的沙丘连绵起伏,在风的雕琢下呈现出流畅的弧线,偶尔有几只骆驼在沙丘间缓慢行走,留下串串脚印,很快又被风沙掩埋。

前来接机的阿尔及利亚能源部长哈立德,穿着一身浅色的传统长袍,脸上带着沙漠居民特有的质朴笑容。“高女士,欢迎来到撒哈拉!”他伸出双手,用力握住高小凤的手,掌心的粗糙触感带着风沙的痕迹,“这片沙漠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希望——感谢联盟带着‘光伏治沙’的方案而来,让我们看到了沙漠变绿洲、阳光变能源的可能。”

高小凤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沙漠:“‘撒哈拉光伏治沙与能源互联工程’,就是要让这片沉寂的沙漠焕发新生。我们不仅要在这里建起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群,还要通过光伏板固沙、种植耐旱植物,一步步改善沙漠生态;更要搭建跨国能源互联网络,将沙漠里的太阳能输送到非洲各国,甚至通过地中海海底电缆连接欧洲,让清洁能源成为带动非洲发展的新引擎。”

哈立德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他递给高小凤一个用沙漠椰枣核雕刻的小太阳挂坠:“这是我们柏柏尔人眼中的‘光明象征’,送给你,愿它能陪伴你在撒哈拉播撒光明。”高小凤接过挂坠,指尖触到椰枣核的坚硬与细腻,上面的太阳纹路虽简单却充满力量,仿佛能感受到沙漠阳光的温度。

随后,两人登上一辆改装过的沙漠越野车,朝着位于撒哈拉腹地的“沙漠之光”光伏基地驶去。车窗外,沙丘不断后退,烈日将沙子烤得滚烫,空气仿佛都在扭曲,偶尔能看到几簇顽强生长的沙棘,在风沙中摇曳着细小的枝叶。哈立德指着窗外的景象,语气中带着无奈:“撒哈拉沙漠每年都在以5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张,吞噬着周边的农田和村庄。仅去年,阿尔及利亚就有近2000公顷的耕地被沙漠覆盖,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家园,成为生态难民。”

高小凤看着那些在沙漠中艰难求生的植物,心中更坚定了推进项目的决心:“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能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我们计划在光伏电站周边种植沙棘、梭梭、沙柳等耐旱植物,形成‘光伏+治沙+种植’的立体生态模式,既能固沙防沙,又能为当地居民创造收入。”

越野车在沙漠中行驶了3个小时,终于抵达“沙漠之光”光伏基地。远远望去,一片蓝色的光伏板在沙漠中铺展开来,如一片蓝色的海洋,在烈日下闪闪发光,与金褐色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基地负责人张明带着团队早已等候在门口,他的脸上晒得黝黑,嘴唇因干燥而有些开裂,见到高小凤,立刻迎了上来:“高女士,您可来了!我们遇到了点麻烦——昨天夜里,沙漠突发强沙尘暴,导致一期工程的3000块光伏板被风沙掩埋,部分支架被吹倒,更严重的是,基地周边的固沙林带被风沙冲毁,沙丘有向基地蔓延的趋势!”

高小凤的心猛地一沉:“沙尘暴的强度有多大?受损的光伏板能修复吗?固沙林带的损毁范围有多大?”“昨天的沙尘暴是近10年来最强的一次,风速达到了12级,卷起的沙砾甚至打坏了基地的观测设备。”张明的语气带着焦急,“受损的光伏板中,约1000块完全报废,2000块需要清理和检修;固沙林带损毁了近2公里,原本种植的沙棘被连根拔起,风沙已经逼近基地的围栏,再这样下去,整个一期工程都可能被沙漠吞噬!”

“立即启动撒哈拉应急抢险预案!”高小凤当机立断,“第一,组织基地所有工作人员和联盟应急团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清理光伏板上的风沙,修复受损支架;另一组携带固沙网、草方格和耐旱树苗,赶赴损毁的固沙林带,重新搭建固沙屏障,防止沙丘继续蔓延。第二,联系联盟总部,紧急调拨5000块光伏板、10吨固沙材料和10万株沙棘树苗,通过空运尽快送达基地。第三,联合当地柏柏尔部落,邀请他们参与固沙治沙——他们世代生活在沙漠,最了解沙漠的脾气,是我们最好的帮手!”

哈立德立刻拨通阿尔及利亚总理的电话,说明情况后,总理下令调动附近的驻军协助抢险,并协调航空公司开通“应急物资绿色通道”,确保物资能快速送达。高小凤则带领团队迅速展开行动,基地里的工作人员们纷纷穿上防风沙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拿着铁锹、扫帚冲向光伏板区域。

沙漠中的烈日格外毒辣,地表温度超过50摄氏度,脚下的沙子烫得人难以立足。队员们弯腰清理光伏板上的风沙,汗水顺着脸颊滑落,瞬间就被蒸发,只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有的光伏板被厚厚的沙子覆盖,需要两三个人合力才能掀开;有的支架被吹得变形,队员们用千斤顶一点点矫正,手上磨出了血泡也毫不在意。高小凤也加入了清理队伍,她的防风沙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可她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只是偶尔抬头望向远处的固沙林带,心中牵挂着那里的抢险进度。

与此同时,固沙林带的抢险也在紧张进行。联盟应急团队的队员们带着固沙网和草方格,在损毁的林带处铺设开来。草方格是治沙的“法宝”,将麦草、稻草等材料扎成方格状,埋入沙中,既能固定流沙,又能截留雨水,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可沙漠中的风太大,刚铺好的草方格转眼就被风沙吹得七零八落。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驼铃声——柏柏尔部落的首领奥马尔带着族人赶来了。

奥马尔骑着一头高大的骆驼,身着红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把弯刀,脸上的皱纹如沙漠的纹路般深刻。“高女士,我们来了!”奥马尔从骆驼上跳下来,声音洪亮,“柏柏尔人世代与沙漠为伴,治沙我们有经验!”说着,他指挥族人展开行动:有的用骆驼驮来更多的麦草,有的在沙地上挖掘浅沟,将草方格牢牢固定在沟中,有的则将沙棘树苗小心翼翼地种在草方格中央,还从随身携带的水囊里倒出珍贵的水,浇灌在树苗根部。

“草方格的间距要再缩小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固定流沙!”奥马尔一边示范,一边向联盟队员讲解,“沙漠里的风狡猾得很,只有让草方格连成一片,才能挡住它的脚步。”在奥马尔和族人的指导下,固沙林带的修复进度大大加快,原本松散的沙砾被草方格牢牢锁住,一棵棵沙棘树苗在沙漠中挺立,虽然细小,却充满了生机。

夜幕降临,沙漠的温度骤降,从白天的50摄氏度降到了10摄氏度以下。队员们点燃篝火,围坐在一起休息,篝火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疲惫却坚毅的脸庞。奥马尔拿出随身携带的椰枣和奶茶,分给大家:“在沙漠里,团结就是水,就是阳光,能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高小凤接过一块椰枣,放入口中,甜中带着一丝微涩,仿佛沙漠的味道。她看着眼前的队员和柏柏尔族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谢谢你们,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守住光伏基地,守住这片希望。”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高小凤始终坚守在抢险一线。白天,她在光伏板区域和固沙林带之间来回奔波,查看抢险进度,协调物资供应;夜晚,她和队员们一起研究改进固沙方案,还向奥马尔请教沙漠的气候规律,学习柏柏尔人世代积累的治沙经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受损的光伏板逐渐被清理修复,新的光伏板也陆续安装到位;固沙林带重新搭建起来,不仅修复了损毁的2公里,还向外延伸了1公里,形成了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撒哈拉沙漠上时,“沙漠之光”光伏基地重新焕发出光芒。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缆输送到基地的储能站;固沙林带的沙棘树苗在微风中摇曳,草方格牢牢锁住流沙,再也没有风沙逼近基地的围栏。张明兴奋地跑过来,拿着监测数据对高小凤说:“高女士,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固沙林带的防风固沙效果非常好,周边的地表温度下降了5摄氏度,湿度也有所提升!”

高小凤望向远处的沙漠,心中满是欣慰。奥马尔走到她身边,指着远方的沙丘说:“高女士,你看,沙漠也有温柔的一面。只要我们善待它,它就会给我们回报。”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块用沙漠玛瑙打磨成的牌子,上面雕刻着光伏板和沙棘林的图案:“这是我们柏柏尔人的‘希望之石’,送给你,纪念我们一起战胜风沙的日子。”

高小凤接过“希望之石”,玛瑙的温润中带着沙漠的厚重,她紧紧握住奥马尔的手:“谢谢,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一周后,“撒哈拉光伏治沙与能源互联工程”的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阿尔及利亚总统、摩洛哥能源部长等多国代表齐聚“沙漠之光”光伏基地,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总统在讲话中激动地说:“‘沙漠之光’不仅是一个光伏电站,更是非洲发展的希望之光。它让我们看到,沙漠可以变成宝库,阳光可以变成财富,感谢联盟为非洲带来的机遇!”

仪式结束后,高小凤跟着奥马尔来到柏柏尔部落的村庄。村庄建在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旁,几棵高大的椰枣树遮蔽着阳光,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孩子们拿着用光伏板模型做的玩具,在人群中欢快地奔跑。奥马尔的孙女,一个名叫莱拉的小女孩,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她跑到高小凤面前,将一串用沙漠珠子串成的项链挂在高小凤的脖子上:“高阿姨,这是我用沙漠里最亮的珠子做的‘阳光之链’,希望它能像光伏板一样,给你带来光明和力量。”

高小凤低头看着胸前的“阳光之链”,珠子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与“守护之牌”“雨林之链”“希望之石”一起,承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任与祝福。她掏出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象——蓝色的光伏板海洋与金色的沙漠交相辉映,柏柏尔人在绿洲旁载歌载舞,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沙漠上空。她将照片发给联盟伙伴,配文写道:“从亚马逊的雨林到撒哈拉的沙漠,从多瑙河的波涛到北极的冰原,‘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每一步,都是对自然的顺应与改造,对希望的追寻与创造。当我们带着敬畏之心面对自然,带着合作之意携手同行,就能让沙漠开出花来,让阳光点亮未来,让每一片土地都能孕育生机,让每一个民族都能共享繁荣。”

很快,手机屏幕上弹出了熟悉的消息:钟小艾发来女儿的新画,画面里,撒哈拉沙漠上铺满了蓝色的光伏板,沙棘林长得郁郁葱葱,柏柏尔人骑着骆驼在光伏板间穿梭,孩子们在绿洲旁玩耍,配文“撒哈拉沙漠笑了,阳光变成了能量”;祁同伟传来消息:“亚洲联盟的国家电网已与非洲五国签订能源互联协议,‘撒哈拉光伏治沙与能源互联工程’的首批电能已通过输电线路送往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向摩洛哥、突尼斯等国的供电,未来还将通过地中海海底电缆向欧洲输送清洁能源!”

高小凤看着这些消息,嘴角扬起温暖的笑容。她望向无垠的撒哈拉沙漠,阳光洒在光伏板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她知道,“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片沙漠里,在每一片森林中,在每一条河流旁,这条用勇气、智慧与合作铺就的道路,正不断延伸,跨越山海,穿越洲界,照亮着人类共同的未来。而她,高小凤,会带着胸前的每一份信物,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期许,继续前行,在这条伟大的征程上,书写更多关于光明、关于生机、关于共同繁荣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