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走出去(2 / 2)

这一系列操作让Abc国在非洲的稀土布局彻底边缘化——此前Abc国在非洲仅控制着南非的一个小型稀土矿,年产量不足2000吨,且因环保问题多次被当地政府罚款。如今同凤在非洲的产能突破2万吨,占全球中重稀土产量的20%,Abc国想通过控制非洲稀土资源围堵同凤的计划,彻底破产。

第四步:规则输出,用非洲标准抢占话语权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高小凤联合非洲联盟,制定《非洲稀土产业发展标准》,将同凤的“环保开采、技术共享、社区共建”模式写入标准,明确:

- 环保要求:稀土开采的尾矿利用率需达到95%以上,碳排放强度低于每吨稀土1吨二氧化碳,废水处理后需达到农业灌溉标准;

- 技术共享:外资企业在非洲开发稀土资源,需无偿向非洲国家转让基础开采技术,培养至少1000名本地技术人才;

- 利益分配:合资项目中,非洲国家持股比例不低于49%,且矿场利润的5%需用于当地社区建设(教育、医疗、基础设施)。

标准发布后,布隆迪、马拉维、加纳等国率先签署,承诺“所有稀土项目均需符合该标准”。欧盟、日本等国的企业想进入非洲稀土市场,不得不接受这一标准——德国西门子集团为了参与布隆迪稀土项目,不仅无偿转让了3套稀土检测设备,还承诺为布隆迪培养500名技术人才;日本住友商事则投资1000万美元,用于马拉维湖的生态保护。

Abc国企业想在非洲开展项目,却因不愿接受“技术共享”和“利益分配”条款,多次被非洲国家拒绝。Abc国商务部不得不承认“同凤已主导非洲稀土产业标准,Abc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空间被严重压缩”。

余波:同凤构建全球稀土“铁三角”格局

经此一役,同凤在全球稀土市场构建起“欧洲-北美-非洲”铁三角格局:

- 欧洲:控制35%的稀土深加工产能,与宝马、雷诺、空客签订独家供应协议,主导欧洲稀土产业合规标准;

- 北美:通过加拿大大熊湖矿、墨西哥深加工工厂,占据北美25%的稀土供应份额,特斯拉、通用等车企的稀土采购依赖同凤;

- 非洲:产能突破2万吨,占全球中重稀土产量的20%,主导非洲稀土产业标准,成为同凤全球供应的“稳定器”。

全球稀土市场的话语权,彻底从Abc国转移到同凤手中——同凤控制着全球45%的稀土开采量、60%的深加工产能、70%的稀土金融衍生品交易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稀土霸主”。Abc国的“稀土霸权”时代,正式落幕。

半年后,高小凤受邀出席“中非合作论坛”,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中国企业与非洲的合作,不是‘资源掠夺’,而是‘共赢发展’。同凤愿意将《非洲稀土产业发展标准》推广到更多领域,与非洲国家共同打造‘资源-技术-产业’的完整链条,让非洲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演讲结束后,非洲联盟主席穆萨·法基向高小凤颁发“中非合作杰出贡献奖”,称赞“同凤是中非合作的标杆,为非洲大陆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Abc国代表团成员坐在台下,脸色尴尬,却再也无力反驳——他们终于明白,靠霸权和阴谋无法赢得市场,只有平等、共赢的合作,才能真正立足全球。

夕阳下,高小凤站在论坛场馆的露台上,看着远处北京的夜景。钟小艾递来一杯香槟,笑着说:“从欧洲的审计反击,到北美的金融绞杀,再到非洲的地缘破局,咱们这一路,把Abc国的围堵全破了。现在全球提起稀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同凤,这就是中国企业的实力。”

高小凤举起香槟,望向远方的星空,眼底闪烁着光芒:“这不是终点,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起点。未来,咱们还要把‘中国方案’带到更多资源领域——锂矿、铜矿、钴矿,让中国技术、中国规则、中国力量,成为全球资源合作的‘黄金标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崛起,是为了与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夜色中,两人的身影与北京的灯火交相辉映。同凤的传奇,早已超越企业的范畴——它是中国企业“以智破局、以义服人”的典范,是“中国智慧”战胜“西方霸权”的有力证明,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资源领域的生动实践。而这传奇,还将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继续书写,直到中国企业的名字,成为全球市场上“可靠、共赢、负责任”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