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象征着她心系的农桑之本,国泰民安的根基。金簪顶端,并非镶嵌硕大宝石,而是托着一颗浑圆莹润、光泽柔和的东晦郡新贡珍珠。
此珠不似南海珍珠炫彩,其色乳白,蕴着淡淡的虹晕,宛如内敛的智慧与涵养海洋之博大意象。
“以此加冠,愿吾女不忘根本,兼具巧思与仁心,胸襟如海,福泽绵长。”萧皇后对心腹女官如是说,眼中是化不开的慈爱与更深远的期许。
尚食局同样不敢怠慢。拟定的宴席菜单,既要有宫廷宴饮的规制与气派,又要体现公主的“特色”。
萧皇后亲自删减了那些过于猎奇、耗费巨大的山珍海味,特意叮嘱:“要多用关中本地的丰饶物产,鸡豚牛羊,皆取之于民,方显公主重农爱民之心。海外珍馐可作为点缀,以示帝国海疆之利,但不可喧宾夺主。”
于是,菜单上既有象征传统与根基的“彘肩”(就是炮豚)、淳熬(就是肉酱浇饭),也有清辉学堂农科最新培育出的新品菜蔬,更有几道精致的点心,被做成了微型楼船、水车、甚至几何图案的形状,巧妙融入了公主倡导的新风。
酒水除了传统的醴酒,还特意加入了用海外新引入的某种甘甜果实酿造的“琥珀浆”,以示四海一家。
尚仪局与博士宫儒生反复商讨确定了及笄礼的完整仪轨。在遵循古礼“三加”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了秦地特色。
担任“正宾”的是德高望重的宗室女性长者,而“赞者”、“有司”则特意挑选了与秦昭相熟、曾在清辉学堂有所贡献的宗室贵女或官员之女,
甚至有一位在医助学徒中表现优异的平民女子被特许参与,担任执巾栉的“执事”,这细微的安排,无不体现着打破陈规的新意。
萧皇后看着镜中女儿,侍女正为她试穿那身玄端纁裳。
华服加身,褪去了最后一丝稚气,容颜清丽绝伦,眉宇间那份因广泛涉猎政务与知识而孕育出的从容与洞察,是任何脂粉都无法描绘的神采。
“一转眼,我的昭儿就长大了……”萧皇后轻轻替女儿理了理并不存在的褶皱,声音有些哽咽,“仿佛昨日,你还窝在母后怀里,听我讲故事。”
秦昭握住母亲的手,笑容温暖而沉静:“母后,无论昭儿多大,走多远,永远是您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