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抱怨着“杀鸡用牛刀”,一边开始兴致勃勃地策划如何以一个“落魄好学书生”或者“对医学感兴趣的旁听匠人”身份,混进那个他原本视作“小儿科”的学堂。
秦昭的铁腕措施和怀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面。医士们感受到朝廷的支持,人心渐安。
惠民医馆在经历短暂动荡后,在新的主持医士和制度保障下,慢慢恢复了正常运转,甚至因为阿禾的悲壮事迹,反而赢得了一些百姓更深的同情与支持。
然而,暗处的敌人并未罢休。他们就像潜伏在草丛中的毒蛇,一击不中,便暂时缩回,等待着下一个更好的时机。“影蛇”接到探查任务,本身就说明对方正在评估秦昭体系的弱点,寻找新的突破口。
朝堂之上,关于惠民医馆的争论也并未停息。反对者虽然暂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攻击,但私下的小动作和串联从未停止。他们似乎在积蓄力量,等待一个能将医馆体系彻底掀翻的契机。
秦昭站在咸阳宫的地图前,目光扫过那些标注着试点医馆的州县。
她知道,阿禾的血不会白流,它像一面警钟,也像一剂猛药,让她和她的团队变得更加清醒、更加坚韧。前路依然布满荆棘,暗处的敌人依然虎视眈眈,但她推动改革的意志,从未像此刻这般坚定。
清辉学堂作为秦昭推行教化的核心基地,如今规模已远超初创时期。除了蒙童,更有许多像当年阿禾一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匠人、农家子弟在此学习算数、文字、基础格物以及……新加入的医理常识。
这一日,学堂里来了一个名叫“莫远”的年轻书生。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面容普通,带着几分落魄文人的潦倒,但眼神却很亮,透着一股对知识的渴求。
他自称是关中游学士子,听闻清辉学堂有教无类,特来旁听,尤其对那实用的医理知识感兴趣。
负责登记的老先生看他言辞恳切,考教一番又有几分才学在身,便允了他进入学堂,安排在医理常识的讲堂后排旁听。
这位“莫远”,自然就是易容改装后的“影蛇”。他坐在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中间,感觉浑身不自在。
“啧啧,这桌椅高度不合理,不利于突然起身发力……”
“窗户开得太大,容易被人窥视……”
“讲台上那老先生,中气不足,下盘虚浮,我一个呼吸间就能制住……”
他职业病发作,内心疯狂点评着周围环境的安全性,表面上却是一副认真听讲、不时点头的好学生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