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质朴的字眼,像几颗小石子,投入秦昭的心湖,漾开层层涟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她猛地一怔,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几个匠人桌上的吃食,无非是些煮得烂熟的菽豆、几片切薄的酱菜、还有黑乎乎的酱料,佐着主食汤饼而已。
她又环顾四周,仔细观察其他食摊和行人手中拎着的食物:大多是蒸饼、煮粟、烤熟的肉块或鱼、各种羹汤……
烹饪方式几乎离不开蒸、煮、烤、炙。她这才恍然意识到,虽然因为养殖业的发展,普通百姓餐桌上确实多了蛋、禽、甚至少许猪肉,
但这些宝贵的肉食,多半也只是切块扔进陶罐里与水、菜一同煮熬,或是串起来烤熟,至多蘸些盐酱。
目的是为了填饱肚子,补充体力,与“美味”、“香气”似乎关系不大。
一种强烈到让她心跳加速的冲动,毫无预兆地涌上心头,比之前想造雪酪、想推广医术时更加炽热。
她要让百姓的锅里,也飘出炒菜的香味!
不是皇室贵族宴席上那些工序繁复、用料珍稀的佳肴,而是用最普通的铁锅或陶锅、一点点油、或许只是一把青菜、一个鸡蛋、几片肉,在炽热的锅气中快速翻炒,激发出那种能让人口舌生津、闻之食指大动的浓郁香气!
她想象着,辛劳了一天的父亲回到家中,迎接他的不再是一碗寡淡的羹汤,而是锅里滋滋作响、油亮喷香的炒菜;
想象着孩子们围着灶台,眼巴巴等着那口炒菜出锅时雀跃的模样;想象着“油水”不再仅仅是肚里有底,而是真正成为一种能让平凡日子变得有滋有味的具体存在。
这个念头让她坐不住了。
她匆匆吃完那碗已经微凉的汤饼,放下几枚铜钱,起身融入人流,心中已然开始飞速盘算:如何弄到合适的锅具?用什么油最合适又便宜?怎么让百姓接受这种“费油”的新鲜吃法?或许……又该从清辉学堂或御膳房开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