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围拢过去,只见一棵其貌不扬的高大树木,树皮呈灰白色。黑冰台专员小心翼翼地按照图纸说明,用特制的刀在树皮上划开一道口子。
立刻,白色的、粘稠的汁液缓缓渗了出来,如同眼泪般流淌。
“快,用容器接住!”专员命令道,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
李仲好奇地看着那白色的乳汁,心中充满疑惑:这就是陛下和朝廷如此看重,不惜兴师动众前来夺取的“宝树”?这白色的汁液,真的能做出那么厉害的东西?它闻起来有一股奇特的气味,并不好闻。
随后几天,他们找到了更多橡胶树,也按照图纸尝试初步凝固胶乳。但效果总是不佳。王贲将军下令,必须找到懂得熟练取胶和制胶的濮越匠人。
经过几次有针对性的军事行动,他们“请”回了一个濮越部落的制胶老匠人,名叫“岩嘎”。起初岩嘎充满敌意和恐惧,闭口不言。
黑冰台的人并未用刑,而是展示了带来的精良铁器、雪白的盐块和绚丽的丝绸,并许诺若他合作,其部落可获得这些物资,并受大秦保护。
岩嘎看着那些他从未见过的精美物品,又看到秦军虽然强大,却似乎真的只是想学习技术,态度逐渐软化。
更重要的是,他见识了秦军那种可怕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意识到反抗是徒劳的。
在某次尝试沟通时,一名略通濮越语的军官甚至拿出了一份简陋的、由宫中流出的图画,上面画着橡胶可能制成的物品:密封圈、防水靴、减震车轮等。
岩嘎看到这些图画,眼睛瞪大了,他从未想过,他们部落只是用来做防水斗笠和简单胶鞋和弓箭弦的胶液,竟有如此多的用途!
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对先进文明的敬畏,也有对技术被认可的骄傲,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茫然与一丝期待。
最终,他点了点头,开始比划着演示如何割胶,如何控制深浅以获得最多胶液,以及如何用烟熏等土法使胶乳初步凝固成型。
李仲和其他士兵负责警戒,他看着那个黝黑的老人熟练地操作,看着那白色的乳汁变成有弹性的固体,感到无比神奇。
他隐约觉得,自己参与的,似乎不仅仅是一场战争。
第一批初步处理好的、略显粗糙的生胶块被小心翼翼地装箱,由精锐骑兵护送,沿着来路,越过千山万水,直奔咸阳。
与之同行的,还有王贲将军的捷报和已找到懂得橡胶开采与初加工技术的详细奏章。
消息传回军中,虽未明言赏赐,但氛围明显轻松了许多。
李仲和同伴们分享着来自家乡的、通过新建立的驿传系统更快送抵的家书。家信中,父母告诉他家里又添了几只下蛋的母鸡,水泥路修到了邻村,日子比以前更好了。
李仲摩挲着家书,望着南方陌生的星空,心中感慨:这场远征,似乎真的与后方那种欣欣向荣的生活隐隐相连。他守护的,不仅是疆土,还有一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希望。
陛下让他打哪,他就打哪。